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陳丹青談文革:歷史不算賬,就可能重演

http://www.CRNTT.com   2014-11-09 11:13:53  


 
關於電視劇:廣度和深度不亞於《戰爭與和平》

  中國青年報:你在美國時,看了上千集的中國電視連續劇?

  陳丹青:至少2000集。我在紐約想念中國,很好奇大家怎麼過日子:《編輯部故事》、《渴望》、《過把癮》……這些故事和我出國前完全兩樣了。我了解上世紀80年代以來的中國,完全靠電視劇,直到回國,就不用看了,到處是“連續劇”。現在只看美劇。

  中國青年報:現在中國,韓劇很火。

  陳丹青:知道,《來自星星的你》,我也看了一兩集,也變花痴了!

  中國青年報:你是抱著什麼心態來看韓劇呢?

  陳丹青:用不著心態啊,好的電視劇兩個法寶,一是勾引你看下去,後來怎樣?二是男女主角一來二去,是所有人的性幻想—希望邂逅這麼個人,有這麼一段戀情。騙局嘛!人沒騙局怎麼活呀,生活太無聊,你一輩子能有幾回在電梯裡遇到冤家?

  但平時我可不看韓劇。我被電視劇吸引的理由和年輕人不一樣。我看美劇,它承接了西方19世紀長篇小說的傳統,龐大、細膩、厚重、絕。《廣告狂人》、《國土安全》、《紙牌屋》……托爾斯泰、巴爾扎克、狄更斯如果活到今天,看這些連續劇,佩服死了。無論19世紀的批判現實主義、心理小說,還是大仲馬之後的法國小說傳統,現在正在變身為電視劇。我相信電視劇會讓長篇小說沒落,至少,成功奪走長篇小說的一大半讀者。

  閱讀長篇小說的閑暇時代和內心需求,早過去了,我重視20世紀的短篇小說、散文等。長篇小說的功能被電影奪走了,之後更被電視劇奪走。我看美劇,嚇壞了,它的廣度深度,它的殘酷和道德力量,不亞於《戰爭與和平》。我想托爾斯泰會目瞪口呆。論故事的長篇幅與大規模,最早是俄國佬弄出來的,歐洲人讀了也嚇壞了,可是忽然來了連續劇!

  中國青年報:如果說中國和西方的文化不同,那同為東亞國家,中國為什麼拍不出韓劇那樣的電視劇呢?

  陳丹青:很簡單,交給市場。政府扶持,但別管。

  韓國文化來自中國和日本,歷史上夾在中日之間,自卑,又不服,所以影視劇有種苦味,但又精力充沛,豁出去地創作。我們有唐宋傳奇和聊齋之類,可是拍拍看!想象力跑人家那兒去啦。別小看韓國。我去過韓國兩天,很土的國家,但我很感動,每個人都愛國,愛到有點抽筋,是非常情緒化、但非常真摯的愛。既愛國,又是比較自由的文化,各種玩意兒就冒出來,跟他們的泡菜一樣,爽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