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陳丹青:六十歲自畫像

http://www.CRNTT.com   2014-09-24 14:07:57  


陳丹青,中國當代最具影響力藝術家、作家、文藝評論家。
  中評社北京9月24日訊/“畫畫,寫稿子。當事人很安靜,旁觀者很乏味。你去裁縫鋪或廚房看看,就是我每天的樣子。最近我在忙木心故居紀念館的無數雜事。年初偷空畫了六十歲的自畫像。”陳丹青說。 

  總是不願意承認自己是作家的陳丹青,一直沒有淡出過公眾的視野。無論是出書,還是論事,無論他如何自嘲,陳丹青的文字依然充滿了“存在感”。

  2014年,陳丹青一連在廣西師大出版社推出《草草集》、《記憶的泥沼》、《無知的游歷》這三本新作,同時也迎來了自己的花甲之期。他的心態有何變化?生活和工作的重點是否轉移?以下是羊城晚報專訪《陳丹青:六十歲自畫像》:

談新作:沒有“命題”,我幾乎就不寫作

  張瑩琦:您曾自嘲,“寫得太多,畫得太少”,《草草集》序言中也寫道,多數碎稿是應酬。這次暌違5年才出書,是有意減少寫作、放慢寫作嗎?

  陳丹青:我不是學者,並沒一肚子學問憋著要說,只靠不同稿約才能寫作。近年確實有意怠慢媒體,“減少寫作”,可是美術界,或別的什麼界,不斷有人要我寫點什麼——逝者,師長,同輩,晚輩,甚至孩子——其中深交淺交都有,或並不認識,但家眷熟友輾轉懇求。我婉拒了不少,凡接了的,零碎時間就被榨光了。

  張瑩琦:寫作是您的愛好,您對寫作也很認真,但書的篇章幾乎是“命題作文”,是否感到疲倦?

  陳丹青:倒沒厭倦。前面說了,沒有“命題”,我幾乎就不寫作。

  張瑩琦:《談話的泥沼》是近年來您接受訪談的結集。您曾說,只接受書面採訪。這可否看作是您對寫作的一種認真態度——訪談,也含糊不得?

  陳丹青:當面訪談,當場講演,事後的記錄常使我瀕臨發瘋:七八成記者的語文太濫了——多半是中文系、新聞系碩士啊——我讀著,覺得自己是個滿口胡言的白痴。清洗記錄稿,簡直是苦役。而且不少記錄稿根本沒跟我打招呼就發表了,滿篇廢話。所以不如不見面,書面來一堆問題,敲打成篇,發去了事。

  張瑩琦: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你有沒有特別想談或者不想談的話題?為什麼?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