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宋氏姐妹為何因政治分道揚鑣?

http://www.CRNTT.com   2014-11-12 08:07:16  


1910年代,宋氏家族唯一一張全家合影照片 
 
  另一方面,後來在南京國民政府擔任要職的宋家成員在某種程度上造就了民國教育的“黃金時代”。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金以林指出,1932年以後國民政府的教育經費從不拖欠,教授生活安定,直到抗戰爆發。戰時主持國家財政的是孔祥熙,當時教育經費的投入僅次於軍費。國民政府在經費緊張的情況下將教育改為公費制度,並且涵蓋私立學校;太平洋戰爭爆發後通脹嚴重,財政部的教育經費每年提前半年撥付,以便學校購買糧食。國民政府提出對日抵抗不只是軍事抵抗,還要建設國家,在教育的投入上做了很大的努力。

  引人注目的是,會上首次公開了宋氏家族成員早年接受教育的相關史料,還原了宋耀如、宋子文、孔祥熙、宋美齡等人在美求學的情況,對於分析他們後期的人生軌跡、政治理念頗有啟示。

宋子文:受孫中山推薦進入哈佛,大學教育成為關鍵的政治資本

  即便影響力大如宋子文,人們對其早年經歷的了解也因史料所限而並不完整、準確。坊間傳言他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是哈佛大學的碩士、哥倫比亞的博士。在研討會中,復旦大學教授吳景平、上海市檔案館副研究員何品等學者利用新史料糾正和補充了一些看法:

  首先宋子文在聖約翰大學並未畢業,他於1912年赴美,先進入範德比爾特大學,但在未完成註冊之前即轉赴波士頓就讀哈佛。

  宋子文何以進入哈佛大學?該校檔案顯示,他除了持有聖約翰大學的學籍證明和成績單外,還有孫中山簽署的推薦函。學院秘書在給課程教師的介紹函中稱:“對他(宋)的推薦評價很高,他是經由中華民國前總統孫文博士挑選前來美國學習的。”

  從首次公開的成績單上可以看到,宋子文主修經濟學,選修公共演講、歷史學等課程。 在哈佛學習的最後一個學期,他獲得了該校的最高榮譽獎。可以說,哈佛的三年專業訓練為他後來主掌國民政府的財政打下了扎實的基礎。另外,檔案顯示他連續兩年修習德語,而此前人們只知其精通英語和法語。吳景平教授介紹說,今年夏天他與宋子文的大女兒馮宋瓊頤女士談及這些材料,她也表示對父親學德語一事並不知情。

  另外,宋子文在哥倫比亞大學並未攻讀博士學位,而是進修。他從哈佛獲得學士學位後前往紐約花旗銀行工作,主要協助辦理向中國匯款事項,利用夜間在哥倫比亞大學進修研究生的經濟學課程。

  這就不難解釋,在宋子文的從政生涯中,為何哈佛的學緣關係至關重要,而哥大雖亦才俊輩出,但在宋子文的團隊中並無突出地位。如劉瑞恒(南京國民政府衛生部部長)等要員均系宋的大學同窗,1940年他作為蔣介石私人代表赴美尋求援助時,首先想到的也是啟用哈佛同學。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