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宋氏姐妹為何因政治分道揚鑣?

http://www.CRNTT.com   2014-11-12 08:07:16  


抗戰期間宋氏三姐妹都曾致力於兒童福利工作
 
  復旦歷史系教授姜義華指出,長時間的海外生活使得留學生能夠較為完整地接受另外一種文明之下的系統知識,更容易認同和理解這些文明的核心價值;其次,留學生對這些文明之下的各種制度運作有實際的了解、切身的體會;最後,留學生涯中通常 有豐富的人物關係,使得留學生在理性上、情感上都會和那個文明形成更加親密的關係,在這些方面,近代中國的留學生起到了先鋒橋梁作用,宋美齡就是一個典範。

  然而,同樣是留美回國的女兒,宋慶齡選擇的政治道路為何迥然不同?姜義華教授認為,宋慶齡和晚年孫中山共同關注農民運動和變革,並曾實地訪問蘇聯,對於兩方面的制度都有了解,處理中共問題時更多地考慮到中國的實情。 宋氏姐妹在政治理念上的差異,從這一角度可以獲得解答。他還指出,歐美留學生極大地推進了中國現代化的發展,但他們對中國底層的情況缺乏理解。留學蘇聯的 學生則相反,他們在知識體系、制度設計等方面更認同蘇俄革命,回國後也更關注農村和農民。近代中國出現了二元對立,即農村農民運動和國家的現代化運動是對立的,這與不同背景的留學生發揮主導作用有關。

  儘管在政治上分化為兩個陣營,但三姐妹都曾致力於兒童福利工作:宋靄齡曾在抗戰時期創辦全國兒童福利會;宋慶齡是中國人民保衛兒童全國委員會主席和主持,曾說“我的一生是與少年、兒童工作聯繫在一起的”;宋美齡在北伐 以後就在南京成立國民革命軍遺族女校,為戰死的將士子女提供教育,又在抗戰時期擔任戰時兒童保育會的理事長。

  除了政治的考量,學者們還將這一共性溯源至宋耀如的家教。中國福利會宋慶齡研究工作室研究員沈海平認為,宋耀如對子女早期教育在宋慶齡身上的投射十分顯著,尤其是宋慶齡對兒童成長環境以及藝術教育、精神食糧的重視與堅持以及體現出的較現代或前衛的意識,更彰顯出宋耀如的影響力。此外家庭教育在三姐妹身上打下的烙印還有很多,例如她們對於音樂的造詣,普遍被認為是受到母親倪桂珍的影響。

宋耀如:家族奠基人未被了解的過去

  作為家族的開創者,宋耀如本姓韓,因早年過繼(尚無定論)等原因改名宋耀如。上海宋慶齡研究會秘書長匡成鳴認為,宋並不介意姓氏更改,即便後來家族顯赫也不要求認祖歸宗,足見他的胸懷。宋耀如出身貧寒,從中國海南的鄉村赴美,輾轉進入範德比爾特大學學習,又回到中國傳教,進而經商、發家,支持孫中山的革命。他將六個子女送往美國留學,又將他們全部召回祖國,並堅持男女平等一視同仁地接受教育,足見他的眼界。

  長期以來由於宋耀如在美求學的年代久遠,具體情況並不為中國學界所知。復旦大學歷史系博士生尤雲弟在導師吳景平教授的建議和支持下,專程前往杜克大學、北卡州教堂山分校、範德比爾特大學等校,查找梳理相關檔案,還原了宋耀如的留美經歷。

  宋耀如在聖三一學院念完大學預科,於1882年秋轉到範德比爾特大學神學院就讀。後來宋子文赴美的第一站也是這裡。他的生活費和學費由美國人卡爾將軍資助,並通過勤工儉學完成學業,早年經歷中即展現出經商頭腦。尤雲弟認為,新資料展示了一個樂觀、樸素、勤奮的宋耀如,並可以駁斥一些讀者和傳記對其早期學習能力的質疑。

  來源:澎湃新聞網 彭珊珊 2014-11-11 07:37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