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晚年宋慶齡:享受“皇家”待遇仍不快樂

http://www.CRNTT.com   2012-06-16 10:18:39  


晚年宋慶齡(資料圖)
  中評社北京6月16日訊/“我住在醇親王府裡,溥儀就是在這裡出生的。……我確實在享受著‘皇家’的待遇,儘管我並不快樂,因為有許多比我更有價值的人,現在還住在簡陋的小屋裡。”人民網日前登載文章《宋慶齡晚年生活:享受“皇家”待遇仍不快樂》:

  2003年1月27日,是原國家名譽主席宋慶齡誕辰110周年紀念日,為此,筆者再次走進了秀美僻靜的北京後海北沿那座46號院的大門,走訪了曾與宋慶齡朝夕相處的身邊工作人員……

“我享受著‘皇家’待遇,儘管我不快樂……”

  1963年4月,當春風再度吹綠古老京城的時候,坐落在後海北沿的一座僻靜幽美的舊日王府花園裡,迎來了一位高雅而富於傳奇色彩的新主人——宋慶齡。那年,宋慶齡70歲。

  初夏剛至,宋慶齡在新居舉行了一次“招待會”:一為慶祝她創辦和領導的中國福利會成立25周年,二為請朋友們在新居處相聚共叙。為迎接賓客的到來,宋慶齡和工作人員一起做了精心布置,庭院裡碧樹翠竹一片葱蘢,客廳、餐廳、居室內外都擺滿了鮮花和盆景。

  那天,周恩來、鄧穎超、郭沫若、陳毅、廖承志、廖夢醒等許多國家領導人和老朋友都興致勃勃前來祝賀。大家談笑風生,輕鬆愉悅的氣氛彌漫在小樓內外。宋慶齡還邀請客人來到美麗的庭院,在碧樹紅花間漫步。聚餐後,還舉辦了舞會。周恩來首先邀請宋慶齡跳舞。在優美的音樂中,他們舞姿翩翩,優雅和諧,給在場人員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20世紀50年代初,宋慶齡常在北京、上海兩地工作和生活。她在北京的寓所位於方巾巷。那裡道路狹窄,環境較為嘈雜,政府考慮為她另修一幢新住宅。宋慶齡覺得國家正在大興建設,各處需要很多資金,就一再謝絕。此事一直拖延了幾年。1960年,政府安排她遷入西河沿居所,但由於房屋潮濕,常引起她關節疼痛。

  黨和國家領導人考慮到宋慶齡是我們國家的領導人物,為中國革命做出過無可取代的重要貢獻,而且她在國際上享有聲望,經常要在住所會見中外賓客,應該有一處適宜的居住地。儘管當時國家經濟處於困難時期,中央規定一般不蓋新房,但考慮到宋慶齡的特殊身份和需要,仍破例決定為宋慶齡新建住所。

  當中央派人帶著國家主席劉少奇請夫人王光美代寫的一封信以及新宅設計方案到上海徵求宋慶齡的意見時,她再次婉言謝絕了。她在給王光美的回信中說:“為了我個人的住所,增加國家的開支,這樣,將使我感到很不安。”因此她表示:“不打算再遷新址了。”

  1962年,周恩來受黨和政府的委托,親自主持在北京後海北沿一座已經荒蕪的舊日王府辟出一處幽靜花園,為宋慶齡新修了一幢中西合璧的兩層寓所。第二年春天,宋慶齡遷入新居。這座門牌為後海北沿46號的院落,成為她生命最後18年的安居地。

  儘管她內心一直很不安,從不認為這是自己應該享受的,但對於這處環境幽美安靜的新寓所,宋慶齡很喜歡。因為那是非常了解她性情的周恩來親自選址修茸的。

  1966年,曾有一位美國朋友格雷斯.格蘭尼奇在給宋慶齡的信中問,聽說你現在住在一座宮殿裡,是真的嗎?宋慶齡回信說:是的,因為是國家副主席,人民政府撥了一個舊日的王府給我作寓所。“……我住在醇親王府裡,溥儀就是在這裡出生的。園子有小溪環繞,裡面有許多美麗的樹木……我確實在享受著‘皇家’的待遇,儘管我並不快樂,因為有許多比我更有價值的人,現在還住在簡陋的小屋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