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理解“有信心 不輕心”的經濟信號

http://www.CRNTT.com   2014-11-16 11:54:45  


“有信心、不輕心”這六個字廓清了中央高層對當前中國經濟形勢的看法。所謂“有信心”是指在中國經濟基本面沒有出現大問題的情況下,中國經濟出現了提質增效的積極一面。
  中評社北京11月16日訊/進入四季度後,在這個年度交替的關鍵節點,中央高層對未來政策走勢的定調極受各界關心。在國家統計局10月21日公布前三季度經濟增長率的同一天,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人民大會堂集體會見來京參加第21屆亞太經合組織(APEC)財長會議的各經濟體代表團團長時表示,中國前三季度經濟運行仍處在合理區間,並出現了一些積極、深刻的趨勢性變化。同時,外部環境仍然複雜多變,影響中國經濟發展的下行壓力和困難依然不小,改革措施充分見效還需一個過程。總之,我們對中國經濟充滿信心,對面臨的挑戰也不掉以輕心,將以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實現全年主要任務。

  中國經濟時報發表評論員周子勛文章分析,“有信心、不輕心”這六個字廓清了中央高層對當前中國經濟形勢的看法。所謂“有信心”是指在中國經濟基本面沒有出現大問題的情況下,中國經濟出現了提質增效的積極一面。

  首先是今年以來,雖然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但就業不降反增。1—9月,城鎮新增就業超過1000萬人,與去年同期相比多增了十幾萬人,31個大城市調查失業率保持在5%左右。這意味著中國已經提前一個季度完成了全年的就業指標,同時實現城市調查失業率連續下降。

  其次是產業結構取得了新突破。前三季度,中國第三產業在GDP中所占比重繼續提高,服務業的增加值增速繼續快於工業。消費對經濟拉動力的增強也是中國經濟的一個可喜變化。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是48.5%,比投資的貢獻高出七個百分點左右,中國經濟再平衡的態勢比較明顯。居民收入的增長和收入分配的改善則提升了消費這架拉動經濟增長“馬車”的續航能力。前三季度中國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跑贏”GDP和財政收入增速。依此來理解“有信心”,其實是李克強總理在打氣中國經濟。

  所謂“不輕心”是指儘管年內經濟下行已經觸底,但壓力依舊很大。從國際環境來看,世界經濟在溫和復甦中進一步分化和調整,特別是美國近幾個月表現“一枝獨秀”。此外,國際貨幣政策差異在加大,新興市場國家存在風險。從國內環境來看,中國經濟的系統調整沒有那麼快就能複原。而經濟增長放緩和過剩產能問題帶來企業盈利的壓力,信用違約、跨境資本流動等風險點,特別是債務風險,值得關注。因此,中國經濟要走出“三期叠加”離不開市場的再啟動,而這需要把深鎖在“僵屍企業”中的金融資源釋放盤活,令市場得以出清。從這層意義上來理解“不輕心”,表明中央高層對“三期叠加”下的經濟新常態有著清醒認識。

  更需注意的是,有專家指出,當前中國經濟還面臨著一個大問題:過去國內的市場化改革不夠,沒有為民營企業的發展創造足夠的環境,民營企業一直在並不那麼健康的條件下發展。正如一些分析人士所言,民企仍受到政府和公眾的系統性歧視。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