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張天根:我爺爺蓋叫天最後的日子

http://www.CRNTT.com   2014-11-29 10:47:57  


蓋叫天故居燕南寄廬正廳上方掛著百忍堂的牌匾。
 
  1976年,“四人幫”倒台,踏在我身上的腳也完蛋了,我爺爺十載沉冤得到平反。中共浙江省委和省革命委員會在杭州龍駒塢為蓋叫天舉行了隆重的骨灰安放儀式。又過了近十年,1986年,浙江省人民政府重新修建坐落在西湖邊丁家山上、由爺爺生前自己建的在“文革”中被毀的壽墳,至此,我爺爺真的長眠於斯了。爺爺的活到老學到老、勤學苦練、不斷創新的精神,與秀麗的湖光山色交相輝映,永遠留存在人們的心中。

  爺爺雖然入土為安了,但他的故居燕南寄廬在“文革”時被二十多戶農民搶了去,不能恢復。直至2003年初,杭州市政府計劃實施西湖西進,有人向我二叔張三鵬建議,叫我家向政府打報告,把故居上交給國家,這樣燕南寄廬能得以恢復。當時我二叔就把我叫去杭州商量。因我爺爺生有三子一女,長子張翼鵬(我父親)與我三叔小蓋叫天都已經去世,我姑姑還健在,而今四房到我們這一輩,人就更多了,加上我們的子女將近幾十號人,要統一思想不是件易事。但時間緊,得馬上向杭州市政府打報告。為此,我二叔與我商量決定先打報告,然後再去各家疏通。由於平時爺爺家教有方,各家都通情達理,從維護家族的榮譽大處想,我去疏通並不太難。

  其實在上世紀50年代中期,周恩來總理來到燕南寄廬時,見我家的陳設藝術性很強,是個藝術家庭,就跟我爺爺談及今後可讓大家來參觀,所以我們在報告中也提出,恢復燕南寄廬要按原貌,不能作為娛樂場所進行營業,還是作為我爺爺生前生活的故居開放參觀。杭州園林局負責修建,基本上按照我們的要求修復燕南寄廬。我們則無償地把爺爺遺物悉數歸於故居,並提供戲服、道具、相片、繪畫等珍貴物件,充實故居內容,讓燕南寄廬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雖然故居修復一新,但是妙在有這些爺爺的遺物,還有院中兩棵棗樹還是舊物。經過近四十年之滄桑,它們從四十年前的直幹修煉成兩條“盤龍”,盤旋在當年我們練功的院落上,令四周新修的回廊粉壁多了些許古氣。

  整個院落顯得祥和寧靜,置身其中仿佛又回到了五十年前我坐在百忍堂的廳房內聽爺爺講:舞台是個扇子面,無論唱、做、念,打都要把最美的亮給觀眾,為此必須行、動、坐、臥都別離這個。這個是什麼?是藝術,是真善美的藝術。爺爺既是為此活到老、學到老,才形成了蓋派藝術。我想人生也是這樣,多做好事,多向社會奉獻。

  數年過去了,院中的樹木都長成氣候了,前廳的粉墻上爬滿了爬山虎,翠綠欲滴。園林局的領導對我們說,數年來這裡參觀者絡繹不絕,還接待了來自中央與地方的好些領導,他們都認為這是各地名人故居中保存最好的、內容最豐富的一處,為此園林局也感謝我們家族無私奉獻,給西湖增添一處新景點。

  至此,我爺爺的一生也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來源:《世紀》作者:張天根 2014-11-28 07:29)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