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趙靈敏:中國如何才能不當“被告”

http://www.CRNTT.com   2014-12-11 10:29:31  


 
  首先是國際關注度的問題。美國的話語權之所以強勢,是因為它每每能對一些全世界關注的問題,提供看法和解決方案。中國知識界對外面的世界還很不了解,無法起到設置議程、提供解決方案的作用。由於中國國內問題成堆,普通老百姓固然無暇關心外國的事情,即便是受過良好教育的知識分子,能持續關注中國大陸之外事情的人也不多。關心的人,也基本不是把它當作一種獨立的知識來了解,而更多是為了支持自己在國內問題上的某個觀點。

  比如前一段朝鮮領導人金正恩消失了40多天,很多評論員和知名“博主”繪影繪形地推測,朝鮮發生政變或金正恩被推翻等情節,宛如親眼所見。這些人大多是民主的超級粉絲,不能容忍朝鮮體制長期存在於世界上,於是將朝鮮體制應否延續和能否延續的問題搞混了,最後鬧了大笑話。香港問題也是如此。反對的人很多是從經濟關係和國家主權的角度出發的,不能容忍香港反對派“犯上作亂”。支持的人則要麼因為討厭中共,認為“敵人的敵人就是我的朋友”;要麼從理念出發,認為只要是為了追求民主怎麼做都行。可以肯定,這些人中的99%,之前根本就沒有關注過香港問題,很多人至今也說不清這場爭端的來龍去脈和關鍵所在,但這並不妨礙他們言之鑿鑿。

  這樣一種從心中的理念而不是事實出發去判斷國際問題、用國際問題為國內問題服務的心態,是中國知識界的普遍現象。今天,中國和世界的聯繫是如此之深,但對世界的了解卻如此之少,舉凡國際問題,往往被陰謀論、極端民族主義和泛濫的民主情結所綁架。這樣的認識水平,往往連事實都搞不清楚,更遑論主導議題和提供解決方案了。

學術沒有獨立

  其次,中國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水平低下,無法為國際話語權建設提供理論支持,這種現象與畸形的學術管理和評價體制有關。冷戰結束以來,美國在國際話語權上氣勢如虹,“歷史終結論”、“文明衝突論”、“民主和平論”、“人權高於主權論”、“失敗國家論”、“軟實力論”等,讓非西方國家完全無還手之力。這些話語和概念,無不來自於美國政治學界。反觀中國,學術界高度行政化,學術評價標準由行政官員確定,學者的生活圍繞著課題、項目、一年發多少文章等進行,根本沒有辦法進行深入獨立的思考。

  另外,意識形態始終是中國人文社科研究的緊箍咒,近年來,這一緊箍咒還有越戴越緊之勢。社科院院長關於“敵對勢力”和“階級鬥爭”的表態,《遼寧日報》記者對全國高校的暗訪,和對教師“不要抹黑中國”的勸告,都讓人有恍如隔世之感。在這樣的氛圍下談理論創新,根本是緣木求魚。

  美國著名政治學者福山最近出版了《政治秩序和政治衰敗》一書,認為一個國家走向現代化的正確順序,依次是國家治理能力、法治和民主,並認為中國的順序是正確的。這本書在世界範圍受到了高度的評價,但沒有人認為福山是有意在為中國說好話。如果這一結論是由北大某教授提出的,可想而知不但不會引起重視,反而會被認為是不要臉的“五毛”。福山之所以能擺脫嫌疑,是因為美國學術界一貫是獨立的;他在書中也毫不客氣地認為,美國目前正處於“政治衰敗”過程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