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新常態下應樹立提高發展質量導向

http://www.CRNTT.com   2014-12-11 09:11:30  


 
  以發展質量指標倒推速度指標。新常態下仍然需要保持一個適當高的增長速度,但僅就速度論速度是無意義的。以往存在“以速度論英雄”的傾向,先定速度指標,再安排其他指標,往往扭曲了速度和質量之間的關係。在經濟增長更多依靠生產率提升的新形勢下,只有重視並切實抓好發展質量,才有可能爭取一個較高的增長速度。打不好發展質量的底子,要麼速度上不去,要麼上去了也難以維持。質量指標優先,以發展質量倒推速度,才能擺正經濟發展中的諸多關係,實現充分利用增長潛力且具可持續性的增長。為此,應精心研究和確定反映新常態下發展質量的指標,例如按照“就業可充分、企業可盈利、財政可增收、民生可改善、風險可控制、資源環境可持續”的要求,形成若幹有利於提高發展質量、切實可行的指標。然後,以質量指標倒推或確定速度指標。也就是說,適應提高發展質量要求的速度才是合適的、好的速度。

  適應提高發展質量要求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與發展質量相對應的速度有一個合理區間,速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對發展質量產生不利影響。在目前情況下,速度過高會加長杠杆,加大一些領域本已較為嚴重的金融財政風險或產能過剩;過低則會降低企業效益和財政收入,進而影響就業增長。保持與發展質量相適應的速度區間並不容易,對宏觀調控提出了新的更具挑戰性的要求。當增速出現快速下滑苗頭時,適度的刺激政策仍是必要的。但要明確,刺激政策只有助於恢復短期平衡,並不能解決中長期結構問題。轉型期推出刺激措施的目的是“托底”,防止經濟增速嚴重偏離潛在增長率,損害發展質量,而非“推高”,重返高增長軌道。

  提高發展質量必須把防控金融財政風險放到重要位置。過去長時間的高增長,一定程度上掩蓋或推後了金融財政風險。在增長階段轉換過程中,隨著增長環境和機制的改變,房地產、產能嚴重過剩產業、影子銀行、地方融資平台等領域的風險有可能累積或顯露。我們強調增長速度要與提高發展質量相適應,很大程度上是為了與防控金融財政風險的要求相適應。從國際經驗看,無論老牌發達國家還是後起的追趕型經濟體,在經歷了較長時間的高速增長後,大都曾出現不同類型的金融危機,有的很多年經濟都難以恢復。因此,在增長階段轉換期,必須把防控金融財政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只要我們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全局性風險的底線,平穩轉入中高速增長期,即使其他指標短期內差一點,從大局和長遠看也是值得的。從國際上說,我們將創造現代經濟發展中有價值的新鮮經驗。

  提高發展質量歸根結底要靠全面深化改革。有種觀點認為,中國仍然具有高增長的潛力,只是體制障礙制約了潛力的發揮。換言之,只要改革到位了,仍然可以重回以往的高增長軌道。這種對改革與增長關係的理解並不準確。改革與增長的關係相當複雜,有些改革如放寬市場准入,確實能釋放增長潛能;有些改革如反腐敗,則可能短期內限制一些浪費性的消費。但兩者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有利於提高效率。放寬准入“放”進來一些有活力的投資者,可以帶來投資增量,而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投資效率。減少浪費性消費,把資金用於扶貧、改善民生等領域,大大有利於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由此說來,發展質量狀況應當成為改革是否深入、是否取得成效最重要的尺度之一。切實推進關鍵領域的改革,進而打牢提高發展質量的基礎,中國經濟才能在新常態下爭取到實實在在、沒有水分同時相對較高的增長速度,開辟健康穩定可持續的發展新局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