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新常態的要義是減速治理

http://www.CRNTT.com   2014-12-10 08:40:40  


中國經濟“新常態”最為核心的要義,就是利用好減速時期進行最為積極的結構性改革和完善市場經濟體制,可稱之為“減速治理”。
  中評社北京12月10日訊/中國經濟2012年、2013年GDP增長完成了7.7%的增長,2014年前三個季度GDP增長達到7.4%的水平,與我們2014年的預測基本一致。展望2015年,經濟增長目標應下調到7%。對於經濟增長實際值,多數機構基本預測為7%。中國經濟增長趨勢已經明確地指向進入了“換擋期”,即從8%-10%的高速增長階段轉向“新常態”的6%-8%的中高速增長階段過度,其背後的邏輯基礎、機理和趨勢值得我們深究。

  2014年經濟增長的經驗事實

  上海證券報發表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張平文章表示,當前中國經濟出現一系列新的經驗事實,這些經驗事實預示著中國經濟發展階段大轉變的開始。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

  一是高投資與經濟增長減速相伴。2008年金融危機以後,中國經濟增長趨勢從2011年開始逐年下滑,經濟增長從2011年9.3%下滑到2012年的7.7%、2013年7.7%和2014年7.4%,而投資率從2009年反危機後一直處於49%的高位水平。新世紀以前平均在35%-40%間,2001年-2007年在40%區間,反危機後投資率再提高到49%,但經濟增長趨勢性下滑;從貨幣激勵來看,傳統貨幣擴張看新增長貸款,2005年以前新增貸款都在2萬億元以內,2009年反危機一年新增長貸款高達9.6萬億元;2010年後央行起用社會融資總規模來觀察貨幣擴張,2010年和2011年在14萬億元上下,2012年15.7萬億元、2013年17.3萬億元,2014年預計17萬億元,並開啟了降息等貨幣刺激政策,貨幣刺激政策可謂持續加大;與投資和貨幣激勵相配合,社會杠杆率不斷攀升,以M2/GDP做最為簡單計算,今年預計超過200%,按信用總量計算,2012年超過200%,一個基本的事實是現有的經濟增長模式下,投資已經無法拉動經濟高增長了。

  二是國際貿易增長低於各國GDP平均增長,全球貿易紅利結束。2008年金融危機後,全球經濟增長持續低迷,全球貿易增長連續多年低於各國GDP增長,國際分工作用減退,國際需求疲弱,全球化帶來的全球貿易紅利已經結束了。中國貿易盈餘2011年後占GDP的比重都沒有超過3%,對中國經濟帶動作用下降。中國2013年進出口世界第一,其大國效應將直接影響世界市場的變化,但中國出口規模的上限約束愈來愈強。近年來隨著人民幣跟隨美元升值,人民幣有效匯率持續升高,中國低端製造的勞動力成本的比較優勢喪失,高端製造因發達國家的製造業的智能化,特別是他們靠靈活的匯率調整重新獲得競爭力,也在擠壓中國製造業升級出口的上升空間。我國製造業在要素成本持續提高和創新能力提高慢的情況下,國際競爭力會不斷下降,國際市場份額不僅難以提高,而且還可能會逐步下降。從服務貿易看,中國一直是逆差國,而這正是中國消費升級的一個重要需求方面,也是未來全球貿易的新亮點,中國在這方面比較優勢較低,淨出口對經濟的帶動變得很弱,甚至出現了負帶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