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時空之謎:《星際穿越》中的科學與幻想

http://www.CRNTT.com   2014-12-11 12:09:19  


在《星際穿越》片場的美國物理學家基普·索恩。他隨時准備用密密麻麻的方程式推演和論證各種影片中涉及的理論
  中評社北京12月11日訊/好萊塢著名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Christopher Nolan)執導的科幻電影《星際穿越》,在全世界上映後迅速成為一部“現象級”電影,引發了人們探討科幻電影,乃至理論物理學的熱潮。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天體物理學家肖恩·卡羅爾(Sean Carroll)說,《星際穿越》上映後,就連在撲克牌桌旁邊玩牌的陌生人都會過去找他詢問有關蟲洞和相對論的問題。觀眾們對於其中涉及的有關物理學的疑問顯然遠遠超過了對電影自身劇情的關注,這並不奇怪,因為這可能算得上是世界上第一部基本忠實地展現宇宙中各種奇妙的天體現象的電影,想要理解這部電影需要大量的物理學知識。

  與好萊塢經常塑造出各種各樣的超級英雄不同,在《星際穿越》中,最後是幾位理論物理學家拯救了全人類。其實,電影中運用的主要的情節與場景,例如地球上發生無法挽救的災難必須移民外星,駕駛飛船穿越蟲洞、進入黑洞、探索地外行星,以及在極端情況下人性的改變……這些橋段在之前的很多科幻電影中早都被運用過多次,電影中很多帶有諾蘭導演個人色彩的故作深沉的台詞更是顯得做作。那麼,究竟是什麼因素使得《星際穿越》成為一部讓所有人都開始討論理論物理的電影呢?這就必須提到為這部電影設置物理學背景,並使電影中幾乎所有場景都有物理學的支持,情節合乎科學原理的人——加州理工學院的著名天體物理學家基普·索恩(Kip Thorne)。

  科幻作品中常有“軟科幻”和“硬科幻”之分,“軟科幻”通常涉及的科學理論比較少,只是需要設置一個幻想的場景即可,而“硬科幻”則更需要有實在的科學理論作為支撐,並且讓科學理論在故事情節發展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從這個角度說,《星際穿越》因為有了來自各個領域專家的支持,硬到不能再硬。加州理工學院的理論物理學家約翰·普雷斯基(John Preskill)就回憶了在2006年,索恩為了設置電影中的科學場景,在加州理工學院召集過一個會議,其中包括了物理學家、太空生物學家、行星學家和心理學家。正因為有如此多的科學家的參與,才讓《星際穿越》在物理學的約束之下不僅視覺效果驚人,描述宇宙中各種極端罕見的場景最為準確。

  “黑洞”、“蟲洞”等物理學名詞早已被大眾所熟知,並且進入了流行文化,《星際穿越》利用電影手法,希望盡量真實地展現這些場景。因此,電影中既包含了切實的科學發現,成熟的科學理論,也有基於目前理論所做的合理猜想,有距離目前人類物理學知識很大距離的推測,更有為了電影的視覺和敘事效果而做的“不科學”的妥協,要在電影中辨清這些,並不容易。《星球大戰》、《阿凡達》等科幻電影,即使抽取出其中的科幻內容,仍然可以形成獨立的、完整的故事,與此不同的是,導演諾蘭希望《星際穿越》的故事可以自然地從科學理論中浮現出來,這使《星際穿越》完全無法與宇宙學理論和各種天體分隔開。為此,索恩還特地寫了一本書《<星際穿越>中的科學》(The Science of Interstellar)講述電影中的各種場景,以及其中涉及的科學原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