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郭正亮:換位思考才能走出兩岸困局

http://www.CRNTT.com   2014-12-13 00:24:40  


 
  2008年11月,馬接見海協會長陳雲林,重申“正視現實、互不否認、為民興利、兩岸和平”的兩岸互動原則。2010年7月,國民黨主席吳伯雄在吳胡會上轉達馬“正視現實、累積互信、求同存異、續創雙贏”的新16字,也是以“正視現實”作為第一訴求。對馬來說,如果要啟動兩岸政治對話,就要先正視“中華民國”長期存在的政治現實,否則兩岸政治對話對台灣風險太高,恐將流於空談。

  歷經兩次政黨輪替,台灣朝野儘管仍有形式上的統獨分歧,但台灣人民已經共同接受了“確保“中華民國”主權現狀,堅持台灣民主決定前途”的兩大共識。馬英九在2013年國慶演說所標舉的“兩岸同屬中華民族,“中華民國”是我們的國家,台灣是我們的共同家園”,也完全符合新歷史階段的“台灣共識”。

     兩岸各退一步 共同建構第三主體

  這些環環相扣的政治難題,唯有兩岸換位思考,設身處地思考如何化解對方疑慮,才有可能真正走出困境。台灣認為必須先確定本身的政治主體性,才能進一步與大陸洽簽各種政治協議,否則隨時有陷入被大陸併吞的危險;反觀大陸則認為必須先確定兩岸終將統一,才能進一步討論台灣政治地位,連帶討論放棄對台動武。台灣堅持“先確定台灣政治地位”,大陸堅持“先確定兩岸終將統一”,結果陷入“雞生蛋、蛋生雞”的古典難局。

  為了避開“雞生蛋、蛋生雞”的兩岸論述難局,近年來兩岸已經陸續有人提出“兩岸各退一步,共同建構第三主體”的解決方案,試圖透過換位思考化解兩岸難解的政治矛盾。其中以台灣大學張亞中“兩岸統合論”、中國人民大學黃嘉樹、施明德等人“大一中架構”最值得關注。⑤

  張亞中首先參考兩德模式和歐盟經驗,提出“一中三憲、兩岸統合”,認為兩岸要共同接受“反對分離、接受分治、推動統合”,在既有的“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之上制定“第三憲法”,推動兩岸共同治理與邁向統合。為了化解大陸懷疑“一中為虛、兩中為實”,張更建議兩岸隨著統合進度,建立各種兩岸合作委員會,並建議大陸逐步發行有助於強化兩岸四地認同的“中華卡”。

  大陸學者黃嘉樹也認知到“雞生蛋、蛋生雞”的兩岸論述難局,他在2014年6月27日北京舉辦的首屆兩岸智庫學術論壇上,坦承兩岸紅、藍、綠三方在兩岸關係中各有堅持,“三方皆知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並不是以自己心中的最佳目標直接碰撞另外兩方的底線,而是先護住自己的底線,以追求次佳目標為優先考量”,兩岸和平發展因此成為三方的最大公約數。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