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北京專家:中美有曲折 中日未失控

http://www.CRNTT.com   2014-12-15 00:17:55  


 
  從奧巴馬的第一任期開始,美國一直高調推進亞太戰略調整,先後稱之為“重返亞太”、“轉向亞太”和“亞太再平衡”等等。儘管關於美國亞太戰略調整一直爭論不斷,但時至今日已經可以有重要的基本共識:由於中國明顯強大,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和作用明顯增強,美國亞太戰略調整具有針對中國的明顯意圖,但美國沒有把遏制中國作為亞太戰略調整的主要目標,而是著重於設法限制、牽制中國。因為中國的快速發展、明顯強大,美國已經不可能遏制中國;更重要的還在於,中國堅持和平發展,不稱霸、更不爭霸,沒有也不會形成對美國直接的嚴重威脅。顯然,不與中國發生直接、激烈的雙邊衝突,而通過插手涉及中國的多邊矛盾、衝突,支持其中的中國對立方,利用這些矛盾、衝突,以實現對中國的限制、牽制,顯然是符合美國現實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選擇。所以,中美關係雖然進入新的摩擦多發階段,但主要摩擦不是中美之間雙邊矛盾、衝突的表現,而是多邊矛盾、衝突的表現。冷戰結束後的第一個二十年中,美國基本上以“接觸加遏制”作為對華政策主軸。一方面,美國需要並堅持與中國交往,發展合作;另一方面,美國一直力圖迫使中國服從美國的利益、政策。這不僅形成了,中美關係雖然保持了不破裂,但都多次出現摩擦多發階段的狀況,而且形成了,導致發生摩擦多發階段的主要摩擦的烈度相對較高,對中美關係不利影響明顯,往往表現中美合作中斷的狀況。2008年以來,在中國明顯強大、美國相對衰落日趨明朗的形勢下,美國對華政策的主軸正逐漸變為“借重加牽制”即美國在經濟、安全領域越來越多的問題上,不僅日益需要中美合作,而且日益明顯的需要中國的支持、配合和幫助。所以,儘管中美關係繼續出現摩擦多發階段,但該階段中的主要摩擦的烈度相對較低,對中美關係的不利影響較小,特別是中美合作得以持續推進,不因為摩擦多發階段的發生而中斷。由此,還導致了中美關係發展變化模式的重要改變,即由多年來一直存在的中美合作發生重大摩擦、進入摩擦多發階段、合作中斷,合作恢復,改變為中美合作發生較多摩擦、進入摩擦多發階段、但合作持續進行,摩擦緩解、合作進一步發展。關鍵的改變是,中美合作受中美摩擦的不利影響明顯減小,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中美合作不中斷,起伏明顯減小的持續發展。

  中美關係新的摩擦多發階段的發生,特別是這一新階段主要特點的形成與表現,不僅顯示了現實的中美摩擦與合作,以及它們的變化,而且還在更深層次上顯示了,中美新型大國關係起步階段的狀況和特點。2013年6月習近平主席和奧巴馬總統,在美國加州安納伯格莊園的會晤,形成了關於中美建立新型大國關係的基本共識。但正如習近平主席一再強調的,中美建立新型大國關係,是“前無古人、後啟來者”的全新事業,沒有現成經驗可以借鑒。迄今為止關於中美建立新型大國關係的論述,都是對其必要性,以及原則性的探討,而沒有也不可能有實證的討論。所以,一直存在廣泛、強烈的質疑,即對於中美這樣兩個具有重大差異的大國,社會政治制度、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經濟社會發達程度、歷史文化傳統都很不相同的兩個大國,能否擺脫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建立新型大國關係,以及所謂的新型大國關係是什麼樣的大國關係等,一直存在很多不同認識。把握正在經歷的,中美關係新的摩擦多發階段,可以對中美新興大國關係的起步階段,有初步的瞭解和認識。第一,中美堅持不對抗、不衝突,是建立新型大國關係的前提和基礎。中美之間存在諸多矛盾,並引發摩擦,甚至重大摩擦,是中美關係的正常狀態,但堅持不激化矛盾、積極化解摩擦,更須成為中美關係正常狀態。第二,保持並積極爭取擴大中美廣泛合作,是保證中美不對抗、不衝突的前提和基礎。中美合作是中美共同利益、共同需求的集中表現。共同利益、共同需求是客觀存在的,但更是需要兩國共同開拓、推進的,而這應該成為中美關係的常態和核心內涵。第三,中美之間的競爭與合作同時並存、同步發展,成為中美關係的新常態,是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集中表現。其中,競爭是中美之間既客觀存在諸多重大差異,又堅持不對抗、不衝突的必然結果;合作則是中美之間廣泛而重要共同利益、共同需求的集中表現。中美關係新的摩擦多發階段,初步表現了中美新型大國關係起步階段的主要特點。這些特點肯定還會進一步表現,但基本的趨勢和方向應該不會有大的改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