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北京專家:中美有曲折 中日未失控

http://www.CRNTT.com   2014-12-15 00:17:55  


 
  中國的國際環境沒有發生根本性改變

  中美關係、中日關係是中國國際環境的重要內容。他們的重大變化,不僅引起中國國際環境的變化,而且必然引發關於中國國際環境和外交政策的激烈爭論。冷戰結束以來,已經發生的兩次關於中國國際環境和外交政策的激烈爭論,可以說都是當時中美關係變化引發的。當前,正在發生的第三次激烈爭論,同樣是中美關係變化引發,以及一定程度上也與中日關係變化密切相關。爭論的一個焦點是,當前中美關係、中日關係的變化,是否表明中國正受到美國的“遏制”、“圍堵”,中國的國際環境變得十分嚴峻,甚至陷入了中美的“新冷戰”或“準冷戰”。爭論的另一個焦點則是,面對中美關係、中日關係的變化,中國的外交政策是否需要重大調整,以及應該如何調整。這一爭論實際上2010年以來,隨美國亞太戰略調整的推進就已展開,但今年以來爭論出現一個新的高潮。特別需要指出的是,2010年以來中國的明顯強大,已成為對中國國際環境和外交政策有重要影響的因素之一,與中美關係、中日關係的變化相互交織,導致相關爭論格外激烈。

  判斷國際環境對中國是有利還是嚴峻的標準,只能是國際環境對中國的和平發展有利還是不利,或者說對於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有利還是不利。中國的國際環境既是實際存在的,即世界、亞太地區和中國周邊是否總體上保持和平穩定;同時中國的國際環境又是通過中國的外交政策和工作,積極爭取、創造的。所以,不僅是否實際存在的相對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十分重要,而且是否存在中國可以充分發揮正確的外交政策作用、開展有效外交工作的空間與可能同樣重要。今年以來,中美關係、中日關係的變化,確實對中國實際國際環境的和平穩定帶來不利影響,其中尤其以中日關係變化的不利影響明顯。但是,這些不利影響又是有限度的,沒有也不可能根本改變中國實際的國際環境的和平穩定。如前所述,中美關係變化的基本特點是,摩擦增多與合作增強同時存在、同步推進,同時中美之間沒有發生直接的嚴重摩擦。顯然,這當然不是什麼“新冷戰”或“準冷戰”。中日關係的變化,由於主要表現為中日對抗的強化和持續,對中國實際國際環境的和平穩定不利影響較明顯。但是,中日關係及其變化,對中國國際環境及其變化的實際影響有限,而且中日關係實際上從屬於中美關係,中美關係變化的影響有限。所以,中日關係變化的不利影響肯定也有限。另外中國明顯強大,在世界、亞太地區和中國周邊,國際影響明顯增強,中國充分發揮正確外交政策作用、開展有效外交工作的國際空間得以不斷擴大,也成為爭取和保持有利的中國國際環境的重要條件。

  2010年以來,奧巴馬政府高調推進美國亞太戰略調整,是近年來中美關係變化最主要的直接影響因素。從美國亞太戰略調整一開始,對其目標、效果和影響的判斷,就成為了判斷中國國際環境及其變化的重要內容之一,以及引發相關爭論的主要問題之一。經歷了最近四年多的實際事態發展,現在已經可以對美國亞太戰略調整做出基本判斷,並在此基礎上,對於中國的國際環境及其變化做出更準確判斷。美國亞太戰略調整一經提出,立即引起廣泛關注。國際社會,特別中國國內的很多人都認為,這一調整的目標就是“遏制”、“圍堵”中國,而近年來美國強化美日軍事同盟、更積極地插手南海爭端的一系列言行,似乎也證實了他們的這一判斷。但這種判斷十分表面化、十分膚淺。美國亞太戰略調整的真正目標是,爭取保持並擴大21世紀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領導地位。在中國明顯強大,同時始終不渝地堅持和平發展的形勢下,美國要實現上述戰略目標,既須牽制、防範中國,又須爭取中國的支持、配合。近幾年的實際事態發展就是這樣。今年以來中美新的摩擦多發階段中,中美之間摩擦明顯增多與合作持續推進同時存在、同步發展,更反映了中美的競爭-合作關係,而不是“遏制”、“圍堵”關係。還必須看到,美國的亞太戰略調整實際上是在美國相對衰落開始明朗化,美國全面戰略收縮中的“以攻為守”,甚至可以認為是一項重大的戰略欺騙行為。可以認為,力不從心貫穿了美國亞太戰略調整的全過程,而且隨調整的推進,力不從心日益明顯。今年以來的烏克蘭問題、利比亞問題、伊拉克的極端組織問題,都使美國的力不從心表現的更加突出,也更為嚴峻。調整伊始,美國官方就一直強調,要運用“巧實力”,實際是力圖走出力不從心窘境的表現。美國在東海、南海爭端中支持相關國家,主要是企圖以此牽制中國,都反映了美國自己的力不從心,而這幾個被支持的國家,其實也各有自己的利益考慮,並不全心全意與美國一致對付中國,即使日本也是如此。這些事實都表明,美國亞太戰略調整確實對中國的國際環境有不利影響,但不利影響又確實十分有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