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郭正亮:換位思考才能走出兩岸困局

http://www.CRNTT.com   2014-12-13 00:24:40  


累積兩岸互信,是一個不斷堆積木的搭建過程。
  中評社香港12月13日電/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管所副教授、美麗島電子報副董事長、前“立法委員”郭正亮在《中國評論》月刊11月號發表專文《換位思考才能走出兩岸困局》,作者認為:“唯有跳脫出既有的兩岸兩會架構限制,讓兩岸政府機構開始直接對接,在個別的兩岸政策專業領域,逐漸累積出更多兩岸合作經驗,進而建構出越來越多足以解決兩岸問題的‘功能性第三主體’,才能在不斷解決問題之中累積更豐厚的兩岸互信,進而使兩岸突破成為可能。”文章內容如下:

      前 言

  回顧馬政府執政6年多,儘管兩岸已經簽署21項協議,但仍屬於兩岸經濟與社會交流協議,兩岸外交與軍事對峙並未化解,而且在國民黨重新執政之後,台灣人民拒絕統一、認同台灣的趨勢仍然持續升高。台灣民意趨勢與大陸政治目標如此背道而馳,已經使兩岸和平發展存在長期隱憂。

  誠如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台港澳研究所執行所長嚴安林所言:“兩岸和平穩定,不僅直接關係到台灣的安全、穩定與發展,而且關係到中國大陸的改革開放所需要的和平穩定有利環境,關係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現”。①為了促成兩岸關係向前發展,2013年10月7日習近平在印尼APEC會見蕭萬長時首度提出“兩岸一家親”理念,希望兩岸“加強交流合作,共同促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蕭也以“永續發展的兩岸關係”願景作為回答。

  當時各界更關注的,是習在標舉“兩岸一家親”同時,也強調“兩岸長期存在的政治分歧問題終歸要逐步解決,總不能將這些問題一代一代傳下去”,提到“我們已經多次表示,願意在一個中國框架內就兩岸政治問題同台灣方面進行平等協商,做出合情合理安排”。當時張志軍也與王郁琦首度見面,讚同實現王張互訪,台灣各界對於習“政治問題不能一代一代傳下去”的說法,多理解為大陸已對兩岸關係始終停留在經濟社會交流感到不耐,並認為大陸將催促台灣開啟兩岸政治對話。隨後,首屆兩岸和平論壇也在台灣21世紀基金會和大陸全國台研會共同倡導下,於同年10月11-12日在上海舉行,台灣各界也視為兩岸民間政治對話的開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