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明年貨幣政策更注重效率與靈活性

http://www.CRNTT.com   2014-12-19 09:48:20  


  中評社北京12月19日訊/隨著美國退出QE引發的全球貨幣金融周期新拐點的到來,人民幣資產擴張的內外環境正在發生趨勢性改變,這可能意味著中國已進入“結構性偏緊”的常態化外部貨幣新環境,明年貨幣政策更應注重政策效率和靈活性。

  每日經濟新聞發表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副研究員張茉楠文章表示,未來貨幣政策取向是 “補缺口”而非“總量放鬆”。“放鬆”並不等於“寬鬆”,當前貨幣政策的立場和取向不是“刺激”而是“調整”,不是“增量”調整而是“存量”調整。隨著美元進入強勢周期,外匯流入將出現縮減甚至負增長,從而切斷中國基礎貨幣主要來源。應堅持“量價兼備,張弛有度”的原則,央行盯住“流動性水平”而非“流動性總閘門”以提高貨幣政策的彈性、靈活性和前瞻性。貨幣政策不應排斥總量工具,筆者建議適時降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從而提高貨幣乘數。

  文章分析,雖然央行在2014年末已經啟動降息,但是2015年中國貨幣政策仍有進一步動用利率杠杆的可能性和空間。一方面,由於央行逐步退出常態幹預,明年央行口徑的新增外匯占款會進一步下滑,在基礎貨幣需求變動不大的背景下,意味著明年基礎貨幣缺口將更大。另一方面,考慮到當前全球不確定性風險依然頻出,國際大宗商品 、能源價格進入下行周期,而國內去產能過程緩慢,特別是美國10年期、30年期國債收益率仍處於歷史低位。因此,如果美聯儲不提前啟動加息 ,貨幣政策仍存在進一步降息、降准的空間。

  央行主要貨幣政策目標應是降低社會實體融資成本。未來中國需要逐步確立以利率為操作目標的貨幣政策體系,加強貨幣政策對短期、中期和長期利率的引導,有效降低社會融資成本。一方面繼續增加直接融資比例,另一方面繼續引導利率下行,利率框架不妨以“短期利率走廊+中期政策利率”為框架,主要通過公開市場操作、降低正回購利率等引導貨幣利率下行,但相對於短端利率,中期政策利率對降低社會融資成本至關重要,因此,需要不斷創新完善政策工具箱,PSL、MLF甚至LLF等引導中期政策利率的新型工具須進一步推出,保持與實體經濟發展相匹配的貨幣條件。

  貨幣調控強調與實體配合避免“脫實向虛”傾向。近兩年來,金融和政府部門創造的貨幣增速在上升,而居民企業、國外部門創造的貨幣增速下降。貨幣結構變化所反映出來的一個重要轉變是中國貨幣創造的 “脫實向虛”傾向。因此,進一步加強貨幣政策、信貸政策與產業政策協調配合,在重點發展產業領域要保障適度流動性,實施定向、定量、定期寬鬆。特別需要採取創新融資工具,鼓勵金融機構加強和改善對創新型企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信貸支持,加大定向支持力度;確保實現小微企業貸款增速和增量“兩個不低於”的目標,即貸款增速不低於各項貸款平均水平、增量不低於上年同期水平,不折不扣地將定向寬鬆政策落到實處。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