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挖掘經濟新常態下發展動力增長點

http://www.CRNTT.com   2014-12-22 09:29:13  


  中評社北京12月22日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發展動力轉向新增長點”作為新常態的四大目標之一。這意味著,除了加大財政政策力度、推進簡政放權及擴大對外出口等傳統舉措外,許多新的增長力量尤其提振消費、優化經濟空間格局和資本輸出三大勁旅將強勢植入和作用於國內經濟肌體,這不是權宜之計,而是決策層對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戰略安排。

  上海證券報發表中國市場學會理事、經濟學教授張銳文章表示,從理論上說,消費應是能支撐經濟增長最持久、最可靠的動力,也是中國和其他國家相比最具潛力的板塊。然而,長期以來近乎固化的投資尤其政府投資拉動經濟增長模式卻形成了對消費的強大“擠出效應”,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至今依然非常羸弱。1978年,中國居民消費拉動GDP增長45%,但目前只有35%,不提美歐,與印度等新興市場國家都存在著相當大的差距。重振消費首先要讓居民“能”消費,即提高民眾收入水平。而國家統計局歷年數據顯示,勞動者報酬占國民收入比重由1995年的51.1%下降到目前的46%,而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收入占比也呈現出下降趨勢。因此,必須通過塑造勞動者收入的穩定增長機制以及提高國有資本收益上繳比例等手段增大居民的消費能力。

  文章認為,讓居民“願”消費從而打造消費升級版是培植消費動能的關鍵環節。迄今中國城鄉居民的消費仍以模仿性排浪式消費為主,熱點比較集中,但經濟新常態下的消費將呈現出個性化和多樣化特征,未來通過創新消費市場可有效地激活消費潛能,如通過提升寬帶速度、支持網購發展、加強農村電商配送以及加快健康醫療和企業監管等大數據應用等擴大信息消費;通過推廣節能產品、修建城市停車場、對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給予獎勵等擴大綠色消費;通過加強保障房建設、放寬提取公積金支付房租條件等穩定住房消費;通過落實職工帶薪休假制度、優化鄉村旅遊基地設施升級旅遊休閑消費等等。

  文章分析,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是本次會議提出的新概念。目前中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3.7%,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約36%,不僅遠低於發達國家80%的平均水平,也低於發展中國家60%的平均水平。持續提高城鎮化水平,會使城鎮消費群體不斷擴大、消費結構不斷升級、消費潛力不斷釋放,也會帶來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住宅建設等巨大投資需求,這將為經濟發展提供持續的動力。目前,新型城鎮化正在全國62個市、縣和安徽、江蘇兩省試點,農村土地制度試點也在28個省(區、市)58個地區展開,兩項改革試點未來兩年內很可能在全國推廣,其為經濟增長拓展出的新空間不難想象。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