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準確理解2015年經濟新常態的邏輯

http://www.CRNTT.com   2014-12-17 09:12:06  


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需要更加重視和遵循經濟規律、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逐步實現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和包容性發展。
  中評社北京12月17日訊/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深入闡述了當前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這是自今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首次提出“新常態”以來,中央對 “新常態”最全面系統的論述,是當前及今後相當長時期制定經濟發展政策和創新宏觀調控的最重要背景,也是我們把握明年經濟形勢和宏觀政策走向的根本依據。

  新常態 大邏輯

  每日經濟新聞發表財達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宣宇文章表示,經過30多年嚴重依賴環境和資源消耗的高速增長,中國經濟的階段性特征已出現深刻變化。會議從九大趨勢性變化深入把握“新常態”特征。會議指出,當前國內模仿型排浪式消費階段基本結束;傳統產業投資相對飽和;全球總需求不振,低成本比較優勢削弱;傳統產業嚴重產能過剩;生產要素的規模驅動力趨減;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已達到或接近上限;各類隱性風險隨經濟增速下調顯性化;全面刺激政策邊際效果明顯遞減等。這些新趨勢的壓力,再加上國際金融危機後世界經濟深度持續調整形成的倒逼力量,導致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

  2013年中國經濟正式告別“8時代”,是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標誌性一年。無疑,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需要更加重視和遵循經濟規律、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逐步實現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和包容性發展,需要經濟發展方式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並存的深度調整,經濟發展動力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這是深刻總結30多年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寶貴經驗,也是主動適應新常態、有效化解當前“三期叠加”困局的必然選擇。

  中央對經濟新常態的戰略判斷,表明中央保持區間調控彈性、狠抓改革攻堅、突出創新驅動、堅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鮮明態度。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只有觀念上“適應”,認識上“到位”,才能做到方法上“對路”,工作上“得力”,才能真正做到“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牢牢把握好“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中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

  深化理解、科學認識和準確把握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對於促成社會合理預期、增強思想和行動合力,增強加快轉方式調結構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具有重要意義 正因如此,會議強調要“更加注重引導社會預期”,“強化輿論引導工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