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引領經濟新常態應解決十二大難題

http://www.CRNTT.com   2015-01-08 09:15:07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李佐軍
  中評社北京1月8日訊/2014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中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

  上海證券報發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李佐軍文章表示,經濟新常態是我們期望出現的經濟較理想的狀態,需要引領,需要解決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以走向好的新常態。

  問題之一:趕超發展成症

  “趕超發展症”是超越發展階段和潛在經濟增長率,追求過快過高增長,而形成的經濟增長病症。其主要特征:經濟增長速度過快;經濟運行效率偏低;通貨膨脹較嚴重,資產價格較高,經濟泡沫較多;資源能源消耗較多,環境破壞較重;經濟增長動力主要依賴投資和出口,創新動力不足;產業結構偏重(重化工業),產能過剩嚴重,區域結構失衡;貧富差距較大;“政府企業化”,考核GDP導向,依賴刺激政策,偏好經營土地和城市等。

  中國有“趕超發展症”的部分症狀。如經濟增長速度過快,1979-2012年GDP年均增長9.8%,遠高於世界同期年均增速2.8%。2002-2011年GDP年均增長更是高達10.7%,遠超世界同期3.9%左右的水平。我們不僅要看到高速增長的成績,也要看到其背後的代價和問題。

  經濟增長過度依賴投資和出口,2002-2012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占GDP比重從41%提高到72%,因出口而增加的外匯儲備從2864億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33116億美元,增長了11.6倍。流動性釋放過多,資產價格偏高,2002-2012年,新增貸款從2.7萬億元增加到8.2萬億元,M2存量從18.3萬億元增加到97.4萬億元,房地產等資產價格快速持續上漲,超出了大多數城鄉居民的承受力。

  資源消耗較多,環境破壞較重,2002年中國煤炭消費量和產量分別是108413萬噸標準煤和110732萬噸標準煤,2011年分別達到239286萬噸標準煤和246931萬噸標準煤,年均增長率分別達到9.2%和9.3%,近年來環境污染問題凸顯,開始出現大範圍持續霧霾現象。同時,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嚴重、社會貧富差距較大、地方政府負債較多等“趕超發展症”也很明顯。

  問題之二:經濟效益偏低

  經濟低效運行既表現在國民經濟整體運行效益偏低,也表現在某種要素的生產率水平偏低。中國經濟低效運行的主要表現有。

  能耗過多。國家發改委原主任張平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報告時提到,2010年中國單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2倍。中國工程院院士陸佑楣在2013能源峰會上提到,2012年中國一次能源消費量36.2億噸標煤,單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中國每消耗1噸標煤的能源僅能創造14000元GDP,而全球平均水平是25000元GDP.

  水耗較多。中國水資源人均占有量僅為世界人均的1/4,北方地區不到世界人均的1/8,但中國用水效率不高,浪費較嚴重。2003年萬元GDP用水量為465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農業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數為0.4—0.5,而發達國家為0.7—0.8;水的重複利用率為50%,而發達國家已達85%。2010年,中國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達120立方米(以2000年不變價計),是發達國家的2-3倍。

  地耗過多。國土資源部發布的《2013年中國國土資源公報》顯示,2013年國有建設用地供應量為73.05萬公頃,連續5年保持增長。國家土地督察系統在2011年例行督察中發現,全國43個城市中共有918個項目存在土地閑置問題,涉及面積共計8.84萬畝。

  投資效率低。據史正富的研究,1978-2010年中國的資本產出比為3.92,美國1965-2010年的資本產出比為5.29,日本1980-2010年的資本產出比為14.69.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