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新常態下的新思路與新對策

http://www.CRNTT.com   2014-12-30 09:35:41  


未來,唯有進一步推進改革,釋放制度紅利,激發微觀主體活力,才能在新常態時期實現穩增長和調結構,做到穩中求進。
  中評社北京12月30日訊/中國經濟目前正處於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階段。2014年作為全面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的開局之年,經濟社會發展全面展現出新常態時期的特征。

  經濟參考報發表中國社科院財稅研究中心閆坤、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劉陳傑文章稱,我們預計2014年中國GDP增速將達到7.3%,符合全年目標。同時,通脹水平也將控制在全年目標之下。這一年來,中央、國務院出台了各項政策,有從政府治理層面的簡政放權政策,有針對經濟短期波動的貨幣定向調控政策,也有從財稅、戶籍、國企改革等長遠考慮的改革政策。這些短中長結合的一系列政策幫助我們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和惠民生,並會在將來進一步釋放制度和政策紅利,保證新常態時期的繁榮和穩定。

  全年經濟運行平穩調結構成果不斷顯現

  文章分析,相對於2013年,今年中國的經濟增速雖有所回落(2013年GDP增速為7.7%,2014年我們預計為7.3%),但在調結構、惠民生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積極進展,各個產業中的新興業態發展持續繁榮,經濟運行中亮點頻出。

  一是調結構效果顯著。在產業結構方面,前三季度,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6.7%,比上年同期提高1.2個百分點,高於第二產業2.5個百分點,整個經濟結構向中高端邁進的態勢非常明顯。需求結構展現新變化。前三季度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是48.5%,比資本形成總額增速的貢獻高約7個百分點,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繼續增強。

  二是居民收入增長較快,就業形勢較為穩定。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跑贏GDP增速和財政收入增長速度,居民收入在國民經濟的初次分配中占的比重提高。前三季度,全國城鎮新增就業人數達1082萬人,相當於前三季度就完成了1000萬人就業的年度目標。

  三是信息消費等新興業態持續繁榮。前3季度全國網上零售額增長49.9%,其中,限額以上單位網上零售額增長54.8%。前3季度限額以上企業通訊器材銷售額同比增長31.8%,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近8個百分點。

  四是化解產能過剩和節能減排工作進展順利。在化解產能過剩方面,通過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鋼鐵、電解鋁、水泥、光伏、平板玻璃行業的過剩產能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壓縮。在節能減排方面,前三季度,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同比下降4.6%,高於今年的預定目標。

  整體而言,今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速略有放緩,增速換擋是“調整的陣痛”。增長放緩的背後,是傳統產業產能嚴重過剩、房地產持續調整和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放緩的叠加效應。在新常態下經濟增長的結構在持續改善,增長的質量有所提高,經濟內生的新動力有所集聚,同時新經濟的成分在茁壯成長。整個中國經濟繼續在向好的預期方向發展。可以說,宏觀穩定、結構有進的良好局面離不開行之有效的各項政策措施和深化改革,這些舉措釋放的制度紅利和穩定環境共同保證了新常態下經濟發展的穩中有進。

  改革政策助力釋放制度紅利

  文章表示,2014年,中央、國務院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相關改革,對短期穩定增長,中長期促進結構調整和改善民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2014年期間,在財稅、貨幣、戶籍、價格、國企、外貿、房地產等領域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改革舉措。回頭看清楚,才能在新常態中扎實幹起來。從這些措施的目的來看,我們的政策和措施主要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為了應對短期經濟下行風險所採取的短期政策微調和調控政策,第二部分是為了中長期調整產業結構和改善民生採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