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最好大蒜”出口韓國,為何依然被退回

http://www.CRNTT.com   2015-02-10 12:28:29  


韓國農民經常組織各種游行,要求政府保護本地農業
 
  由此帶來的類似大蒜被退回的悲劇,自然屢見不鮮。根據國家質檢總局的數據,2013年全年,僅寧波口岸接收的從韓國退回的農產品就高達131批、貨值934萬美元,而質量問題是導致出口農產品被退貨的原因之一,占退貨總數的1/3。

  這就給所有做出口農產品貿易的人提了一個醒,不僅僅面對韓國,幾乎在面對任何一個質檢嚴格的國家(日本、美國)時,質量問題都是頭等重要的。一方面,打鐵還需自身硬。論文《中韓農產品貿易摩擦問題及對策》指出,阻礙我國農產品出口的主要因素是農產品質量不過關、生產方式傳統、管理標準不嚴、農民的衛生和安全意識比較淡薄,“這一點成了韓國在進口時挑三揀四的好借口”,但是,不管進口國是出於什麼動機“為難”出口方,只要質量過硬,就不會被捏住命門。

  另一方面,要對什麼是“質量好”有明確的定義,像這次退貨糾紛是因為檢測出的重缺點大蒜比例超標而導致的,但是也有蒜農認為一些有問題的蒜,不是重缺點而是輕缺點,這就有必要在合同最初簽訂時,對重缺點和輕缺點的區分和定義有明確說明。

不熟悉外貿流程,會導致在很多環節上缺乏風險防範意識

  據蘭陵縣委書記介紹,這些蒜農是第一次做外貿,沒有任何經驗。而大蒜出口貿易,涉及到大蒜生產、加工、包裝、貯運和出口貿易等各個環節,是一項系統工程。由一個個蒜農組織起來的小團體,尤其是在沒有經歷的情況下,並不具備負責這樣大工程的實力。

  比如,本次出口大蒜到韓國的基本流程,可以總結如下:中國產地加工→韓方派員檢驗監督上櫃→釜山港檢測→合格後通關→韓方公社提貨向銀行發送報文→付款90%→公社二次驗貨→若部分不合格扣除10%貨款,在這些複雜的環節中,蒜農能搞清楚的,只有“中國產地加工”這一項。其餘的環節,要全權委托韓方的代理公司。標書內容原本多達40多頁,結果韓方代理公司只翻譯了他們認為的“重要信息”,導致蒜農甚至連大蒜到釜山港後要再次檢測都不知道。

  熟悉程序的最大作用,是可以搞清楚有哪些“不可控因素”,包括質量抽檢方式、貿易保護政策、行情變化等,以及時做出預判和應對,任何一個環節的疏漏都有可能導致重大的損失。

  結語:指出質量和程序上的問題,並不是幫著韓國方面“欺負”中國蒜農,而是想做一種風險預警:蒜農(以及整個做農產品出口貿易的人)在面對韓國(以及同樣高標準、嚴要求、貿易保護嚴重的國家)時,怎樣控制風險。(騰訊評論今日話題 2015-02-08 第3064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