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兩岸和平發展,應自信堅定!

http://www.CRNTT.com   2015-02-20 00:06:24  


 
  2、“利益途徑”,強化兩岸利益聯結與培植共同利益。“促統”與“拒統”成為當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要矛盾,突顯出島內仍有相當多民眾未能與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真正形成強有力的聯結,完全游離於“中國夢”、“中華夢”之外。而要改變此狀況,最有效、最關鍵的方法是加強台灣與大陸的利益聯結以及培植兩岸共同利益。其中最主要的是經濟利益的連接與培植。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經濟民生問題更攸關普通民眾實實在在的日常生活,最能讓民眾“有感”。因此大陸未來應以“擴大島內享有兩岸關係發展成果的群體”作為加強兩岸利益聯結與培植共同利益的重點,尤其做好向“三中一青”和基層的政策傾斜,認真處理兩岸紅利在各階層的分配問題。既要重視發揮經濟發展“內向融合”的積極效應,又要重視大陸對台政策及協議的刺激拉動作用。

  同時,鑒於島內社會複雜敏感的特性,大陸應加強島內宣傳工作。一方面,要讓民眾瞭解真相,真正明白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對普通民眾不僅有經濟上的利好更有政治上的安全保證,不存在“被吞併”、“被香港化”及“親中賣台”問題。另一方面,要努力營造對兩岸關係發展積極正面的社會氛圍,讓更多民眾“敢講”和“願講”,並表態支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3、“情感途徑”,加強兩岸情感融合和共同認知。促進兩岸情感融合是大陸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並最終解決台灣問題的潤滑劑。若兩岸民眾相互能更多理解、包容和信任,將有利於加快兩岸對話協商及和平發展進程;若兩岸民眾相互質疑、對立和敵視,則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勢必將受更多干擾。

  60多年來,兩岸雖尚未統一,但兩岸民眾在骨子裡仍有深厚的歷史和文化聯結。這在兩岸民眾遭遇各種災害時表現得最為明顯,如在大陸汶川地震、台灣八八水災中,兩岸民眾守望相助,不僅僅是人道精神,更多是源於血濃於水的骨肉親情。但另一方面,島內民眾近代以來的歷史經歷與記憶與大陸有明顯分隔,並因此對大陸存有偏見、誤解和敵視。這些都已成為阻礙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心理藩籬。

  對此,未來大陸可從兩方面努力加以改變。一方面,大陸應為兩岸民眾情感上的“自然融合”創造條件。繼續加大兩岸社會文化交流的廣度和深度,密切人民往來,融洽同胞感情;並以中華文化為共同基礎,建立共同的文化認同和民族認同,在此過程中推動兩岸民眾“共同經歷、共同參與、共同記憶、共同認知”並最終達到“兩岸同胞心靈契合”。另一方面,大陸應根據島內民意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初級階段“多元化、不穩定”的特點,通過“主動引導”方式積極引導島內民意走向,防止其被利用和操作,特別要有意識地阻止島內民眾“國族”、“統獨”認同上的不利發展趨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