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鄭劍:國民黨怎樣才能擺脫戰略被動

http://www.CRNTT.com   2015-02-23 00:09:55  


國民黨還有希望,因為骨血還在,還有未被傷筋動骨的黨綱。
  中評社香港2月23日電/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秘書長鄭劍研究員在《中國評論》月刊發表專文《只有大膽佔領道義制高點才能擺脫長期性戰略被動——給中國國民黨的一點建言》,作者認為:“國民黨不只在今天的台灣,它的歷史就是一段失敗多於成功的歷史、從被動到被動的歷史。”“而導致這一結果的首要原因,就是國民黨經常不能、不敢甚至不願站在道義的制高點上,提出並推行其政治主張,引領自己的黨員群眾同心戮力、發揮不可替代的歷史性作用。”文章內容如下:

  國民黨的歷史宿命

  2014年11月29日,中國國民黨在“九合一”選舉中再嘗敗績,延續了馬英九大位任內不斷走下坡路的歷史性軌跡。儘管事前沒有人相信國民黨會贏,但這次失敗之慘重程度,還是超乎預料,應當稱作“潰敗”。島內評論認為,這次失敗是“國民黨1949年撤退到台灣以來最慘的一次”、“徐蚌會戰(淮海戰役)式大敗”(指民進黨以少勝多)、“潰不成軍”。馬英九和國民黨此次挫敗,具體原因頗多,相關高見充棟,本文不擬討論。筆者這段時間以來在對國民黨的歷史與現實的觀察中,有頗多感悟。1923年10月15日,孫中山在廣州舉行的中國國民黨懇親大會上演說時鄭重指出:“本黨自成立以來,成功的次數少,失敗的次數多。”(《孫中山選集》人民出版社2011年12月版P.526)筆者認為,最遲自1928年爭取張學良勢力“東北易幟”後,國民黨即開始顯露出走下坡路的歷史性態勢,一直未能有效遏制。直到孫中山的論斷發表91年後的今天,這一態勢在台灣仍在繼續。而導致這一結果的首要原因,就是國民黨經常不能、不敢甚至不願站在道義的制高點上,提出並推行其政治主張,引領自己的黨員群眾同心戮力、發揮不可替代的歷史性作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