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劉國深:台灣茶農,承載實踐兩岸命運與共

http://www.CRNTT.com   2015-05-15 00:36:39  


 
  李志鴻介紹說,台灣茶農來到此地從事高優精緻農業,大部分超過十年,從最早的“台品茶園”1996年進入永福,台商直接控管的基地就有40多家,台灣農民到這裡來,由小農變中農、中農變大農,他們大部分人將第二代帶來了,有些人甚至已將第三代也帶來了,現在永福的台灣人總數達到500多人,這裡已經是台灣農民在台灣以外地區投資最集中、規模最大的生產基地。在台灣,個體農場很少超過1-2百畝,可以說都是小農經營,但台灣農民到大陸來,無論從事休閒農業還是高優精緻農業,動不動就是幾百、幾千、甚至上萬畝。在永福的台灣茶農中,最小規模的農場也有幾百畝,相比較台灣茶農也是最大的。茶葉產業是台灣高優農業的領導品牌,台灣的傳統農業來大陸沒有競爭力,而高優精緻農業就很有優勢,但同時也存在投資大、成本高、週期長,因此需要很多股東,很多農場有幾十個股東參股。因此永福這40多家基地背後其實是幾百個台灣股東。永福的台商農場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影響了永福一半人口的生活。這些台商農場很年輕但卻是成功的典範。儘管如此,這裡的台商目前多數還沒賺到錢,還在投入資金。李志鴻說,這樣的情況代表農業真的是“惠民生、安天下”戰略型產業,不是獲利型產業,國家要把農業向前推廣高優精緻新型農業,吸引高端人才到農村,現實卻很殘酷,除非國家有配套的政策和支持性貸款,否則仍然很難成功,更難做大做強。

  互惠互利共創雙贏的事業

  李志鴻一再強調,國家級永福台灣農民創業園作為台灣茶農島外投資最大的一個生產基地,台商們秉持高優精緻生態茶園理念,深諳擁有土地就是擁有責任,土地是子子孫孫都要使用,不能一代人就把地利耗盡,所以都是用“綠色、生態、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進行田園、茶園和事業的管理。這裡大多數茶園都獲得農業部綠色農業、有機和GAP認證,代表著這裡的台商從種植、生產到加工都是規範經營。台商們的理念已經普及到永福百姓的生活中,政府和台商相配合綠色旅遊觀光休閒,希望把永福打造成“生態美、百姓富”的綠色生態觀光區。在永福,從1月底到4月底,景色不輸台灣的陽明山和阿里山,成為中國大陸賞櫻勝地。這幾年櫻花節期間,每逢節假日永福都是人山人海,遊客吃飯都困難。台商們也發現新的商機,在管委會廣場上整齊有序地擺起各種臨時攤點,向遊客們提供餐飲服務,台商推的“茶焗蛋”,熱氣騰騰、風味獨特,一隻可賣到5元人民幣,遊客們還讚不絕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