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劉國深:台灣茶農,承載實踐兩岸命運與共

http://www.CRNTT.com   2015-05-15 00:36:39  


 
  習總書記在平潭說,大陸的市場可以容納台灣所有的農產品,深入台灣農民的心,現在是怎麼進入大陸,門檻如何跨越是問題。台灣農民創業園需要通路平台,只要找一家央企投資這樣的平台即可。也可以引進台灣農會合作社模式,央企佔合作社的51%,再引入專業經理人,投資很少效益會很大。這些平台讓農民不必直接面對商人,大陸的合作社成功案例很少,原因就是缺少新型農民來縮短中間環節。希望台灣農民創業園可以得到農業部、商業部和國台辦的支持,政府用紅頭文件政策鼓勵給阿里巴巴、京東、每日生活網等網絡公司,讓他們成立“台商精緻農產品貿易網”,面向兩岸台商農民,將優質產品推進到全國市場。減少了中間環節,將提升兩岸農業交流合作,對台灣農民吸引力最大的就是大陸的農業市場,他們都很想進來。但品牌通路建設是高門檻,如果大陸可以提供這樣一個平台,所有的台灣中南部人都要過來看看,都要瞭解,這樣促進了交流,台灣基層農民的心都會過來了。期待大陸有更多的優惠政策,讓台商農民成功。一定會對台產生很大影響。這裡的台商絕大多數是中南部農民,他們的左右鄰居說,你們到大陸投資農業,存活不了三年就要倒閉,現在十年過去了,他們存活下來了。

  雖然生存了下來,但台商還是賺不了錢,我們在永福40多家基地,很多人之所以把下一代帶來了,就因為看好大陸的市場和政府的態度。只是目前各方面還沒有對接好,他們對大陸的政府是感恩的,享受到政府的惠農政策,只是資源的分配重點要更準確一點,政府不需要特別編預算,只要分配更精準即可,未來會有成功的機會。兩岸有關部門都關心在大陸發展的台灣農民,出發點都是好的,但還要不斷改進,惠農政策要更精準一些。譬如龍岩市重視台灣農民創業園,提升園區管委會級別,本來是好事,但運行起來又遇到新的問題。沒想到因為突然增加了一個行政環節,有些事情變得更難辦了。由於漳平的書記和創業園的書記是平級的,有時反而出現兩者都要管或沒人管的局面,為了減少行政環節,建議漳平市委書記兼任園區管委會的書記。還有一個問題,2008年以後進來大陸的台商沒有林權證,不能辦理貸款,這個問題也要考慮如何解決。

  短暫的永福之行就要結束了,有一句話一直回蕩在我腦海中:“沒有參與就沒有認同”。這些台灣農民是兩岸命運共同體的具體承載者,他們來大陸創業就是最深入的參與,兩岸因此可以相互促進,共同成長。讓我們感恩這些來到深山老林紮根的台商,他們帶來的資金、技術和管理,他們帶來的通路和新的文化,他們改變了一個偏遠的山鄉小鎮。同時,我們也要多多關心這些台商,幫助這些腳踏實地默默耕耘的台灣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