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智庫:從國安立法看中央治港思路變化

http://www.CRNTT.com   2020-07-06 00:08:03  


 
  對全國人大的此次《決定》,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晨在所作說明中進行了全面、系統闡述。①短短七個條文中,②中央政府強調了堅持“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重申了堅決反對外部干預並予以反制,指出特區政府應儘早完成23條立法;並有新的規定,包括:中央政府維護國家安全的有關機關可在香港設立機構以強化執法力量,香港行政長官定期向中央政府提交相關報告,以“決定+立法”“兩步走”方式推進有關進程;最後一條則規定了《決定》實施的時間。中央從國家層面的立法衹屬於部分立法,主要包括分裂國家、顛覆政權、恐怖活動和境外干涉等方面內容,雖與香港基本法第23條③有所重疊,但沒有完全涵蓋。立法完成後,與特區的本地立法互相補充,相輔相成。

  很顯然,這是一個經過深思熟慮的決定,既有法律依據,又有政治考量,既謀求兩地法律的銜接,又盡力避免可能引發的法律衝突。從中央政府的角度看,此次之所以主動出手堵香港在維護國家安全方面的法律漏洞,是因為香港的“內憂外患”已經到了影響“一國兩制”實踐和香港社會長治久安,甚至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嚴重程度。

  就內憂而言,早在2010年前後,香港出現了一些激進本土網絡群組,有的甚至主張香港與中國分離。這股勢力經過2014年的“佔領中環”、2015年的“旺角暴亂”,雖人數不多、人員在變,但“獨立建國”的口號始終沒變。2016年,主張“港獨”的人甚至被選進立法會,宣誓時上演鬧劇,被依法取消資格。2018年,特區政府依法取締“香港民族黨”,但迄今香港仍有打著“獨立”旗號的團體,公然在學校、社會宣揚“港獨”,在遊行集會中打出“香港獨立”的旗幟,也有的以“自決”進行包裝,實則視“獨立”為一個最終的發展選項。及至2019年的“修例風波”,又出現激進暴力分子的破壞活動。他們肆意毀損公共設施和財物,在街頭以暴力對待無辜的民眾,甚至購買槍支、炸藥等,令人擔心“獨狼式”恐怖主義活動行為及活動的出現。香港保安局局長李家超認為,“自去年至今已有十多宗涉及爆炸品及危險品的案件,種種跡象顯示本土恐怖主義正在香港滋生”。④

  更有甚者,一些激進分離勢力還趁機與外部反華、反共勢力勾結,不僅企圖癱瘓特區政府的管治,還把矛頭指向中央政府。這恰恰是中央政府最擔心出現的“分裂國家、顛覆國家政權”。這枚硬幣的另一面是,在香港的社會安全受到空前威脅的同時,一些外部勢力趁機干預,舞劍香港,意在中國,令中央政府深感在香港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需求迫在眉睫。

  就國際環境而言,近些年,世界形勢最大的變化就是中美實力的消長以及因這一消長帶來的國際格局、大國關係乃至地緣政治的變化。中美之間圍繞貿易、高科技、軍事,香港、台灣、新疆、南海等問題頻頻博弈。2017年,美國發佈國家安全戰略報告,直接視中國為美國的“挑戰者”,“構成的挑戰涵蓋政治、經濟和軍事領域”,“想塑造的世界與美國的價值觀和利益對立”。⑤美國對中國的這一定性意味著雙方自1979年建交以來,雖數度經歷波折但大體上維持良好關係的狀態開始發生“質變”。2020年5月20日,美國又根據《2019財年國防授權法》公佈《美國對華戰略方針》,認為中國對美國形成經濟、價值觀、安全三方面挑戰,再次宣告將通過全政府方式應對中國,“繼續保護美國的利益,提升美國的影響力”。⑥此一戰略方針的出台意味著美國完成對華政策的全面評估與調整,中美關係經過四十年的歷程,走到了一個“最危險的階段”。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