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智庫:從國安立法看中央治港思路變化

http://www.CRNTT.com   2020-07-06 00:08:03  


 
  把握住“一國兩制”的這一本質,就容易理解中央為什麼會不斷強調“長期堅持”。十九大報告把堅持“一國兩制”和推進祖國統一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之一,並指出“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⑫因此,“一國兩制”不是權宜之計,必然會長期堅持,且在實踐中不斷完善。

  無論是對香港、澳門而言,還是對台灣而言,統一前承諾“一國兩制”是為了實現和平統一,統一後實行“一國兩制”既是信守承諾,也是為了香港、澳門、台灣的長期繁榮穩定。中國共產黨當然知道,一國之下的兩制之間肯定會存在一定張力,但適度的緊張狀態也會成為創新發展的動力。“一國兩制”實踐是依法治理的過程,也是不斷面對新風險、新挑戰創新發展的過程。

  不斷推進“一國兩制”在香港的成功實踐,是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群之所為事無不成,眾之所舉業無不勝。中國既然實施“一國兩制”,那就有信心“既要把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地建設好,也要把實行資本主義制度的香港建設好”。⑬ 保持香港的繁榮穩定符合香港本地利益,符合中國利益,也符合國際社會的利益。

  (二)必然要治理好香港,確保港澳繁榮穩定

  治大國若烹小鮮。在香港納入國家治理體系後,由於制度、文化、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異,必然產生摩擦甚至有時是衝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兩種制度間的多交流、多理解,還需要創新機制、共謀發展。

  “一國兩制”從提出到實踐,已經過了三十多年。在這三十多年的時間裡,國家的發展有目共睹,作為中央政府,作為兩制中“大”的一方,中央展現了應有的寬容、包容。而作為“小”的一方,香港又是否做到自律、不以“港獨”等敏感話題挑戰中央的神經?近些年中央已劃出明確底線,即香港不能成為反共、反中、反社會主義的基地。當年鄧小平的警告言猶在耳,“中央的政策是不損害香港的利益,也希望香港不會出現損害國家利益和香港利益的事情。……有些事情,比如一九九七年後香港有人罵中國共產黨,罵中國,我們還是允許他罵,但是如果變成行動,要把香港變成一個在‘民主’的幌子下反對大陸的基地,怎麼辦?那就非干預不行。”⑭如今習近平的講話語重心長,“從中央來說,衹要愛國愛港,誠心誠意擁護‘一國兩制’方針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不論持什麼政見或主張,我們都願意與之溝通。‘和氣致祥,乖氣致異’。香港雖有不錯的家底,但在全球經濟格局深度調整、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也面臨很大的挑戰,經不起折騰,經不起內耗。衹有團結起來、和衷共濟,才能把香港這個共同家園建設好。”⑮

  對香港而言,需要藉此次國安立法的機會更加深入地思考特區與中央的關係,一國與兩制的界限,重新找到“一國兩制”的平衡點。政治需要互信,“一國兩制”的順利實踐需要港人與中央政府之間的互信,唯如此,才能真正令香港繁榮穩定,令“一國兩制”行穩致遠。

  (三)必然要統一台灣,“一國兩制”的示範效應仍在

  “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中國解決統一問題的基本方針,不僅用於香港和澳門問題的解決,還要用於台灣問題的解決。雖然“一國兩制”在台灣遭到誤解、抹黑,甚至出現“今日香港,明日台灣”的政治性口號,但現實地來看,如果無法和平統一,那衹有武力統一,後者無論是“逼統”還是“打統”,都會給台灣民眾帶來更大的傷害。而統一後,“一國兩制”仍是台灣最好的選擇。台灣與其不斷地操弄香港問題,不如認真思考一下自己的未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