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智庫:兩岸命運共同體內涵、阻礙與路徑

http://www.CRNTT.com   2021-07-28 00:06:28  


 
  (一)兩岸長期分離造成的差異與隔閡

  兩岸長期分離使得兩岸在政治、經濟、社會、思想、文化等幾乎各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異。僅從認同層面來看,兩岸文化認同具有較高的一致性,但是民族認同已出現較大差異,而“兩岸國家認同同一性已經被差異性趕超,差異性有擴大的趨勢”。⑤儘管兩岸交流合作會增進彼此之間的瞭解,但這種交流並不一定導向台灣同胞認同的變化。兩岸之間的認同差異仍在進一步擴大,且在兩岸青年群體中表現得尤為明顯。兩岸認同上的差異將對構建兩岸命運共同體造成深遠的負面影響。

  (二)蔡英文當局提出“台灣共同體”理念,試圖構建“台灣民族”

  蔡英文擔任台灣地區領導人後提出了“台灣共同體”理念。已有學者指出:所謂“台灣共同體”理念“表面上是要緩和台灣特殊政治結構所造成的族群隔閡和社會撕裂,但它更深層目的是要藉‘台灣共同體’來催生‘台灣民族意識’,將之 賦予‘國家認同’意涵”。⑥“台灣共同體”在凝聚台灣內部的同時,也意味著對於大陸兩岸命運共同體的排斥與抵拒心理。在當今將“台灣主體意識”當作一種政治正確的台灣社會,“台灣共同體”仍有一定的市場。

  從上世紀後半葉開始,“台獨”勢力一直試圖建立所謂“台灣民族”。但由於當時島內主流民意高度認同中華民族,“台獨”勢力構建“台灣民族”的努力歸於失敗。進入21世紀以來,尤其是蔡英文當局上台後,島內“台獨”勢力猖獗,“台獨”勢力構建“台灣民族”的工作也在全面展開。建立“台灣民族”雖然是“台獨”勢力的妄想,但勢必將對台灣同胞的中華民族認同產生消解作用,值得大陸警惕。

  (三)美日等海外勢力的干擾

  特朗普任總統時期,美國開始全面對抗和遏制中國。中美關係的惡化也對台灣社會心理造成影響,不利於形成“兩岸命運共同體”。台灣島內精英人士雖不完全贊成蔡英文緊隨美國挑釁大陸的做法,但也不願完全倒向大陸,他們主張在中美競爭中保持中立,以最大程度維護台灣自身的利益。兩岸民間社會將因此產生疏離甚至對抗心理。美國的盟國日本也受到美國的拉攏,充當美國對抗中國的“急先鋒”。美日均試圖利用台灣問題挑釁和對抗中國大陸,且兩國均在台灣擁有極大影響力。如果中美對抗長期持續下去,島內目前的政治格局又難以在短期內改變,台灣民眾將會長期感受到中美對抗帶來的負面影響,兩岸之間構建命運共同體的進程會大大減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