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中評智庫:美台意圖重塑供應鏈體系強化關係

http://www.CRNTT.com   2021-10-21 00:09:34  


 
  第二,中國強調本土創新,尤其是強調高科技領域國產化,將導致美國企業被排除在中國市場之外。中國本土創新的做法,使用快速發展起來的中國公司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取代外國技術。這些由國家主導的措施幫助中國建立起了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大型企業,中國“將主宰未來的每一個新興產業”。

  第三,中國的創新能力不可低估。中國的企業家和科學家在高科技領域爭取領先地位有很強的自信和決心,美國政府最近幾年在高科技領域對中國實施的一系列強硬政策反而讓中國政府在科研上加倍投資、加緊發展,也更刺激了這些創新企業家和科學家的決心。中國目前已經在多項前沿科技上成為全球領先者,多年積纍下來的科技發展勢頭已難以阻擋,這是一場爭奪在高新技術領域主導權的鬥爭。硅谷科技記者出身的美國創新問題專家麗貝卡·范寧(Rebecca Fannin)表示,“與中國的競爭不必然導致戰爭,甚至不必然導致像冷戰時期美蘇關係的框架那樣的遏制政策。然而,這是一場競爭,隨著時間的推移,更有效創新的一方很可能會獲勝。⑧”

  三、拜登政府正在重塑“去中國化”的供應鏈聯盟

  (一)美國政府對中國科技發展實施“卡脖子”策略

  2017 年12 月特朗普政府提出的《國家安全戰略》就已經強調美國“必須捍衛國家安全創新基地對抗競爭對手。國家安全創新基地的核心就是動員美國全社會的力量,將想法轉化為創新,將研發轉化為成功的產品和公司,以保證美國在科學研究和產品研發領域的領先地位。到2020年特朗普執政後期,美國對華技術戰日趨激烈,美國利用實體清單制度打壓高科技企業。2020年10月美國國務院發布的《關鍵與新興技術國家戰略》明確列出了20項“關鍵與新興技術”清單,針對中國採取限制投資、管制出口的方式。2020年11月,美國國會眾議院中美科技關係專家小組發表《如何應對中國的挑戰:美國的技術競爭新戰略》報告,提出了“小院高墻”的精準策略,“小院”即美國需要釐清自己與國家安全直接相關的特定技術領域,“高墻”即劃定適當的戰略邊界,在謹防中國技術趕超的同時,確保把美國可能遭受的損失降到最低。2021年3月1日,美國政府國家人工智能安全委員會(NSCAI)投票通過了一份長達700多頁的 “報告”⑨,報告宣稱要讓中國半導體行業落後美國“兩代”,建議國會限制中國採購製造先進計算芯片所需設備,對中國芯片製造技術“收緊瓶頸”,以防中國今後在半導體領域超過美國。谷歌前首席執行官、美國國防部前科技顧問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所屬的智庫“中國戰略組”2021年1月26日發布題為《非對稱競爭:應對中國科技競爭的戰略》的報告,報告特別指出:下一代芯片技術對美國至關重要,既可以以此“卡”住中國的脖子,又能提升整體創新速度,且與國家安全緊密相關⑩。報告建議拜登在關鍵科技領域對中國進行限制,同時聯合盟友組建科技聯盟共同應對中國。

  拜登政府的科技政策核心目標是,實施科技產業政策捍衛美國全球技術領先地位,恢復美國在全球日益衰退的領導力。中美之間在新興技術上激烈競爭,這將是一場既極具危險又充滿希望的技術革命,新興技術未來潛力巨大。這些技術可能會影響中美之間的經濟和軍事平衡,帶來財富的重新分配從而產生新的不平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