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中評智庫:古絲綢之路經驗對一帶一路的啓示

http://www.CRNTT.com   2022-02-20 00:04:28  


 
  三、“一帶一路”推進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

  (一)所涉國家範圍過大

  目前中國已與138個國家、31個國際組織簽署了201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21〕這個成績是值得欣喜的,意味著中國的合作倡議在世界範圍內得到了回應。但同時也應注意到,138個國家的數量已遠遠超出古代絲綢之路的涉及範圍。

  即便將古代絲綢之路進行廣義理解,即囊括了所謂海上絲綢之路、草原絲綢之路、綠洲絲綢之路,從中國出發可通達的範圍約為亞歐大陸大部、北非東非部分沿海。當今歐美發達國家多數在近代以前與中國沒有成規模的交往。西歐、美洲大部、非洲大部無論與何種絲綢之路都難以產生相應聯繫。從目前“一帶一路”國家的分布範圍之廣來看,顯然對於加入“一帶一路”倡議不存在地域或歷史上的限制。

  “一帶一路”從名稱上沿用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記憶,是為了表明中國無意通過軍事力量來推行自己的戰略意圖,而是要著重於經貿合作和人文交流。2016年前後中國官方的有關表述中,“一帶一路”的口徑逐漸從中國提出的“戰略”更改為“倡議”。顯然這種變化也折射出中國更希望向外界強調“一帶一路”和平與建設性的屬性。

  然而目前“一帶一路”所涉國家範圍過大,已經遠遠超出了古代絲綢之路可通達的範圍,這容易提升西方對中國的戰略擔憂情緒。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快速提升,世界霸權國美國內部正在形成與中國進行全面競爭的共識。無論是特朗普政府對中國的“全政府”對抗,還是拜登政府多位閣員“戰勝中國”的表態,以及美國戰略界大國競爭的意識轉向,都反映出中美間緊張的戰略關係。“一帶一路”在所有大洲的落地,很容易引起美國戰略界的誤判,認為這是中國的全球戰略而非合作倡議,進一步加深美國對中國的戰略憂慮。同樣在“一帶一路”框架下,中國在中東歐尤其是西巴爾幹地區參與力量逐漸加強,也引起了歐盟和歐洲觀察家們的關注。

  (二)外國力量相對薄弱

  “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分別是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和印度尼西亞國會訪問時提出的。這樣的地點選擇顯然是希望得到沿線國家的支持關注。但目前看來在“一帶一路”的合作互動過程中,中國占據著主導地位,外國力量的參與相比之下較為薄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