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中評智庫:爲何討論統一後治台方略

http://www.CRNTT.com   2022-04-18 00:07:46  


 
  從統治的角度來看,管理一個不同制度、不同文化、不同理念的地區,是一道很難的政治考驗,然而對中共而言,在當代歷史中有三個相似的經驗可以借鑑:

  一是國民政府1945年收復台灣,國家統一的教訓。

  二是中國共產黨治理新疆和西藏的經驗。

  三是香港1997年後,以“一國兩制”的方案,回歸祖國的經驗與教訓。

  首先是國民政府在收復台灣議題上的教訓。從現今的文獻來看,國民政府是在1943年蔣中正指示在中央設計局內成立“台灣調查委員會”,以此作為規劃收復台灣的機構。很快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就宣佈無條件投降。從國民政府後來的接收情況來看,國民政府的接收工作,顯然立足在對台灣的人民、台灣社會以及日本殖民遺毒完全不理解的情況下,從而把“統一工程”窄化為“接收工作”;基本上僅僅視為物質清點、日俘遣返、換人統治,而忽視不見了收撫民心才是重中之重。因而,光復不足18個月就發生“228事件”,以至於其後不論蔣氏父子對台灣現代化作多少貢獻,中國國民黨迄今依然身負惡名;這必然是中國共產黨推動國家完全統一,必須深以為惕的歷史教訓。

  換言之,統一工程的順利是建立在從台灣理解台灣,從台灣研究台灣的基礎上。收人心,安民心是統一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減民利反增其利則人心歸,依法而治民有所循則民心定。從此一角度理解,當前北京引導大陸輿論討論統一後之台灣治理就是十分關鍵的一招。所謂“眾人拾柴火焰高”,大家都開始關心、注意,自然而然辦法就多了,出錯的可能就小了,有利於統一之後的長治久安。

  其次是中共的少數民族治理經驗,其中特別是治疆、治藏。因為雙方之間不僅沒有國家認同,沒有民族認同,沒有文化認同,沒有宗教認同,而且意識形態方面甚至存在一定的敵對性。在如此複雜的情況下,中共建立了“民族區域自治”的制度,尊重少數民族生活、習俗的傳統,同時也加強了少數民族在普通話作為國家統一語言的情況下,保留、使用和發展民族文字、語言的權利;在國家法律的規範下,信仰宗教的權力;另一方面大力發展疆、藏的經濟,並發動全大陸的各省市、機關、院校對疆藏進行對口支援。當然,過程中並不可能一帆風順,加上不同的外國勢力的介入、收買和煽動,所以無論在西藏或新疆,都出現多次的動亂,在新疆更出現多起恐佈分子的攻擊事件,面對類似的社會暴亂,中共也出動武裝力量,快速有效而堅決地控制局面,恢復正常作息。時至今日疆、藏地區局勢穩定,政治安全,社會有序,經濟發展,民族和睦等方面均大有進步。我們認為中共在疆、藏地區的治理過程中,必然積纍許多寶貴的經驗,肯定有益於統一後,因應台灣治理的各種情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