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 |
中評月刊:美推台灣問題“國際化”話語策略 | |
http://www.CRNTT.com 2024-12-27 00:13:14 |
(一)同香港問題“國際化”的對比 20世紀80、90年代,英國為阻撓香港順利回歸祖國,聲稱“香港問題‘國際化’不論經濟或政治上均是大勢所趨”“為香港尋求國際間的最大支持”和“為香港問題尋求國際保證”等。近年來,美國妄圖推動香港問題“國際化”,對香港濫施制裁的頻率和強度皆有所增加。 2019年香港“修例風波”期間,美國以之為借口,出台《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拓展其涉港對外制裁法律依據。2020年,美國取消香港特殊貿易待遇,以《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威脅香港自治地位為由頒布《香港自治法》,以制裁相關中國官員和其他個人及金融機構。拜登政府更是變本加厲採用人權、法治、自由等口號,通過發布“香港政策法報告”以及出台涉港議案等方式,使得本屬中國內政的香港事務亦呈現出一定程度的“國際化”趨向。 客觀而言,美國推台灣問題與香港問題“國際化”的實踐邏輯有相似之處,如美國以“民主牌”作為介入台灣問題、香港問題的借口。針對前者,美國妄圖借助“民主對抗威權”敘事贏得對中國的戰略競爭,通過邀請台灣參加所謂“全球民主峰會”、在涉台議案中引入“民主”敘事等方式為其介入台灣問題提供借口。對於後者,美國在《2024香港政策法案報告》誣陷中國“蓄意限制香港選民選出其屬意代表的權利,史無前例地塑造2023年12月10日舉行的區議會選舉結果”“衝擊民主機關及普選制度”。⑭2023年3月,美國參議院亦通過一項“譴責北京破壞香港民主和法治的決議”。⑮此外,美國在台灣問題、香港問題中拉攏盟友共同介入、策略意圖等方面也具有共性。 然而,由於台灣與香港問題客觀上存有較大差異,美國推動二者“國際化”的實踐邏輯仍有不同。長期以來,實施金融制裁一直是美國干預香港事務、推動其“國際化”的主要途徑。早在1992年美國便通過《美國—香港政策法》,隨後又以多篇“香港政策報告”的形式宣稱“若中國香港無法達到美國所期待的自治程度,美國將有權進行相應的經濟制裁”等。近年來,美國陸續通過《香港自治法》等,對中國和香港地區的特定人員、金融機構規定了一系列具有破壞性影響的經濟制裁措施和體系。如美國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於2023年11月29日通過了《香港經濟貿易辦事處(HKETO經貿辦)認證法案》,要求美國總統在香港不再享有高度自治的情況下,取消對香港經貿辦的特權和豁免,從而逐步取消香港特殊貿易待遇,妄圖藉金融制裁實現香港問題的“國際化”。在台灣問題上,科技、軍事等領域則成為美國推動其“國際化”加速演進的重要方向。近年來,美國一方面利用台灣半導體優勢不斷試圖將其納入所謂“民主科技聯盟”。如2022年3月美國便夥同韓國和日本,擬直接與台灣地區策劃組建旨在將中國大陸排除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之外的“芯片四方聯盟”。另一方面,美國不斷違背中美《八一七公報》的規定,以“維護台海安全”“推動兩岸軍力對稱”為借口屢次向台灣地區售武,甚至直接“邀請”台灣參加各類聯盟軍演等。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