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珠三角超級國際大都會 如何構建

http://www.CRNTT.com   2009-02-19 10:39:13  


珠三角是中國最富庶的地區,也一直是改革開放的先鋒地區。
  中評社香港2月19日訊/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香港文化總會會長、香港與內地投資商務促進會會長高敬德今天在香港《文匯報》登出文章,詳細談論“關於落實《珠三角規劃綱要》構建珠三角超級國際大都會的重點對策與建議”。文章内容如下:

  粵港澳合作,造就了過去的30年輝煌,未來的30年又往何處去?這既是粵港澳共同面臨的重要問題,也是國家發展規劃所面對的重大課題。世界金融海嘯使得粵港澳同舟共濟、加快融合的願望更加強烈,也使得構建珠三角超級國際大都會的要求更為迫切。 

  今年1月公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具有兩方面的重大戰略意義,一是明確了珠三角在全國改革發展及經濟佈局中的戰略定位,有利於推動廣東繼續成為我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進一步向世界展示我國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的信心和決心;二是突破了“兩制”的地域界限,將港澳地區納入國家總體發展規劃,使粵港澳合作發展升級為國家戰略,有利於推進大珠三角的區域經濟一體化,促進粵港澳三地經濟社會文化融合,開闢了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和保持港澳長期繁榮穩定的廣闊空間,確保“一國兩制”的成功實施。《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的公布,既標誌著珠三角地區的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一個新階段,也預示著粵港澳的經濟融合、構建珠三角超級國際大都會,邁向具體實施的新里程。 

  粵港澳合作可謂是“知易行難”。有了發展藍圖,不代表三地的合作可以自然而然地上一個台階。雖說制定《規劃綱要》需要膽識和眼光,但落實《規劃綱要》更需魄力、開拓精神和創新精神,去進行大膽的探索,突破舊的框框,克服新的困難。為了更好、更有效地落實《規劃綱要》,本人特提出五方面的建議: 

  第一,粵港澳合作必須要有明確發展的目標,那就是建立以港深為“中心”、廣佛為“副中心”、澳珠為“次副中心”的珠三角超級國際大都會。在這個大目標下,還要有具體指標:一是既有量的指標,又有質的指標;二是要有參與全球資源配置和標準制訂權的指標;三是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保持適當比例;四是注意外貿與內需的適當平衡。 

  第二,清醒認識並充分估計“一國兩制”下粵港澳經濟整合的難度,進一步解放思想,用“兩制銜接”、“兩地融合”的新思維,代替“兩制界隔”、“兩地分離”的舊觀念。對“一國兩制”的認識能否取得新突破,具體實施上能否有新發展,是粵港澳合作體制能否創新、“一國兩制”的實踐能否繼續往前推進、“兩制”的互補優勢能否得到進一步發揮、構建珠三角超級國際大都會能否成功的關鍵。 

  第三,創新制度,打通障礙,盡可能讓各種要素尤其是人流、資金流的自由流通,促進深度融合。人流方面,應該給予珠三角居民3年左右長期多次往返香港、澳門的簽註,使他們隨時可以來香港開展商務和消費;資金流方面,可以通過設立有一定外匯管制的“金融合作與開放試驗區”,實現粵港澳資金一定程度的自由流動,既為逐步實現人民幣國際化創造條件,又確保國家的金融安全不受到大的衝擊。 

  第四,由中央牽頭,成立落實《規劃綱要》領導小組。由於“一國兩制”下的粵港澳合作有別於內地“一國一制”下區域性城市之間的合作,存在許多制度性和操作性的難題,離開了中央的領導協調,根本無法解決。成立由中央牽頭的領導協調機構,既是中央的權力,也是中央的責任。 

  第五,將構建珠三角超級國際大都會列入由2010年開始的國家“十二五”規劃和至2020年結束的“十三五”規劃及中長期發展規劃。列入“十二五”規劃的內容,至少應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綠色大珠三角地區優質生活圈”;二是規劃建設廣州南沙新區、深圳前后海地區、深港邊界區、珠海橫琴新區、澳珠跨境合作區以及港珠澳大橋等重大項目;三是作為粵港澳金融合作關鍵性重大項目的“金融合作與開放試驗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