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全球經濟“可持續復甦”問號一大串

http://www.CRNTT.com   2010-02-02 08:04:39  


 
  新興市場國家儘管增長前景更加光明,但卻很難指望新興市場國家的居民能夠填補發達國家消費萎縮留下的空白。以金磚四國為例。儘管中國與印度政府正在努力擴大內需,但兩國出口導向的發展策略尚未有根本改變,而且兩國國內均普遍存在的產能過剩意味著他們很難產生對其他國家制成品的需求。中國目前的投資率接近50%,且2009年固定資產投資率依然遠高於GDP增長率,產能過剩問題恐怕只會更加突出。巴西和俄羅斯依然是資源出口國,他們還希望外部需求的復甦能帶來資源出口收入的上升。作為一個整體,目前金磚四國恐怕只能在能源與初級產品方面為全球提供淨需求。

  文章表示,世界經濟復甦的另一不確定性,則是發達國家與新興市場國家的財政危機。從近期來看,部分歐元區國家的主權信用危機正處於高發期。繼希臘之後,西班牙、愛爾蘭、意大利、葡萄牙等國家的信用等級都處於岌岌可危的地步。目前幾乎所有重要的歐元區國家都突破了馬約對財政支持與政府債務比率的限制。儘管歐盟官員可以用危機時期的例外來搪塞,但這一例外能夠被容忍與持續多久,依然充滿著疑問。難怪“末日博士”魯比尼已開始放言:歐元區可能崩潰了。

  從中長期來看,作為全球貨幣體系的核心國,美國的財政赤字問題同樣不能令人樂觀。儘管危機後美國居民儲蓄率的上升帶來了經常賬戶赤字的改善,但政府儲蓄率的下降,可能再次導致經常賬戶赤字的惡化。持續的財政赤字與經常賬戶赤字將導致美元長期處於貶值壓力中,而全球儲備貨幣的持續貶值,無疑將加劇全球流動性過剩與套利交易的盛行,新興市場國家的資產價格泡沫可能愈演愈烈。美國政府挽救美元幣值的努力則會給世界經濟(尤其是外圍國家)帶來新的傷害。一方面,為了同時實現經濟增長與改善經常賬戶赤字的雙重目標,美國將會採取更加嚴厲的外貿政策,這會加劇全球範圍內的貿易摩擦,新興市場國家的出口增長將更加艱難;另一方面,為應對國內通脹壓力與穩定美元幣值,美聯儲可能步入加息周期,這將導致全球套利交易的終結與短期國際資本的回流,從而戳破新興市場國家的資產價格泡沫。

  主要發達國家的低失業率與財政赤字,決定了他們不太會過早退出寬鬆的貨幣政策。一方面,加息造成的緊縮會加劇失業;另一方面,加息將會提高國債收益率,增加政府通過發債為財政赤字融資的成本。唯一的例外可能將是像加拿大、澳大利亞這樣的資源出口國。除非國內通脹壓力急劇上升,新興市場國家也沒有動力加息。

  文章最後說,由此,2010年世界經濟的主題詞也就將定格在低增長、高失業、多摩擦與泡沫化上。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