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陳志武:中國是世界進程的一部分

http://www.CRNTT.com   2010-02-03 08:44:37  


  中評社北京2月3日訊/“在別國行得通的,真的拿到中國就不靈;在中國行得通的,到別國就水土不服;真的如此嗎?……中國漫長的歷程真的游離在世界歷程之外,從而使中國的發展不能與其他國家一概而論嗎?”此間《經濟觀察報》昨天登載耶魯大學金融經濟學教授陳志武文章“中國是世界進程的一部分”,對此進行了解析。內容如下:
 
  如何理解中國過去一個半世紀的發展歷程,尤其是近30年來改革開放的經濟奇跡,是人們普遍關心的一個話題。

  上世紀90年代,哈佛大學福山教授的著作《歷史的終結》引發過一場大討論,那場討論至今在中國還在繼續。對“中國奇跡”,一種解讀是,這是信奉大政府主義和“中國特色”的結果;由於政府獨享強制力,利用強制力調配資源,高效率的“集中力量辦大事”才成為可能。另一種解讀則恰恰相反:這些成就與其說是強制力配置資源的結果,是“中國特色”的奇跡,還不如說是自由市場、普世人性戰勝權力管制的結果,是全球化力量的具體表現。也就是說,中國過去30年的成就佐證了自由選擇和市場化會帶來繁榮,並且這一結論跟人種、膚色、文化傳統無關:個人的自由選擇權被解放得越多、權力對權利的束縛被結束得越快,老百姓的經濟福利就增長得越多。

  按照福山教授的說法,人類社會在制度體系上的演進,最終以“自由民主加市場經濟”而結束,自由市場解決物質需要問題,自由、平等、民主不僅能保障市場經濟,而且能解決人的非物質需求問題,所以,雖然社會與個人的生活還會繼續顛簸,高潮性的喜劇和悲劇仍將重叠發生,但人類漫長的“大制度”追尋歷程到此為止了,至少大的政治與經濟制度架構是如此,不會也不需要推出其他安排了,因為沒有比這更好的搭配。

  福山理論的對錯,可以留給每個人自己去思考、評判。但是,對中國的許多學者和業餘知識者來說,可能首先無法接受的是福山將所有社會——不管人種、政治文化背景——都放在一起談,好像沒有白種人、黃種人、黑人的區分似的!在很多人看來,儘管被我們的社會定位為“聖經”的馬克思主義也來自西方,但似乎中國歷來就不同,西方的東西不適合中國,任何不針對“中國特色”加以區分的理論,當即就該被貼上“盲目照搬”的標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