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誰拖住了中國式創新的後腿?

http://www.CRNTT.com   2010-03-11 10:41:44  


 
  這種狀況雖然有利於“集中力量辦大事”,但也難以避免一個世界性的通病,即就研發活動的有效性而言,國有企業總是不及私營企業。

  根據經合組織和國家統計局開展的一項針對十多萬中國工業企業的研究表明,私營企業的全要素生產率比國有企業高出約一倍。數據還顯示,中國民營大中型企業的每百萬元研發投入所產生的專利申請數,比國有大中型企業高1.8倍。

3 “不願意”創新?  

  民營企業中,一些科技創新的先行者,在對創新能力的重視上,已經完全不遜色於國際同行。但絕大多數中國企業仍然未做好應對即將到來的經濟轉型的準備

  民營企業中,一些科技創新的先行者,在對創新能力的重視上,已經完全不遜色於國際同行。比如,總部位於深圳的華為公司,其PCT(專利權合作條約)申請數,在2008年就成為全球PCT申請數最多的企業。

  但絕大多數中國企業仍然未做好應對即將到來的經濟轉型的準備。世界銀行2009年發布的一份報告中對此評述說:“今天的中國工業,是少數創新者和大量‘有製造無創造’的生產商的集合體。”

  數年前,德國一個機械行業協會曾委托研究機構對中國的機械行業進行了調查。調查完成後,形成報告稱:中國企業研發水平與歐洲相比落後一到兩代;大多數企業認為西方企業的技術優勢無法突破,並認為自己沒有必要技術創新。報告還得出結論:中國企業在近期內不會成為競爭對手。

  在創新資源匱乏的民營企業中,這一點表現尤為突出。世界銀行發布的上述報告,轉述了全國工商聯一項針對民營企業的調查。該調查發現,“多數”民營企業“沒興趣”或“不願意”創新。

  “我國民營企業已經超過460萬家,但真正開展技術創新的微乎其微,即使是在15萬家民營科技企業中,有真正技術創新成果的也只是少數,有發明專利和原創技術的更是極少數。”

  全國工商聯將中國企業缺乏創新動機歸結為:第一,相當部分私營企業仍在苦苦尋找使自己可以在市場上生存的核心業務,因此無暇顧及技術進步;第二,有些企業受短期利潤誘惑,並不認可創新在創造價值中的作用。

  用全國工商聯研究室主任陳永傑的話來說,在市場上存在諸如房地產等行業巨大利潤效應誘惑的情況下,大多數民營企業不想在真正的技術創新上花精力、投金錢。

  科技部副部長李學勇曾經在總結中國企業尚未成為技術創新主體的原因時表示,由於市場機制尚不健全、政策環境尚不完善,技術創新還沒有真正成為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內在需求,沒有成為企業獲得競爭優勢的主要途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