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民工荒,誰在慌?

http://www.CRNTT.com   2010-03-22 13:44:47  


 
  2月26日,家住陽新縣陳竹村的陳江海在陽新火車站等車,黃發,窄腳褲,22歲的他已經是一歲半孩子的父親,但他卻不想待在家里,他的理由是,“家里的世界太小”。

  他在杭州一個制衣廠裡打工,月薪2500元左右,在他看來,在家里每月拿900—1200元,簡直難以接受。雖然,他在杭州也是“月光族”。

  而他的90後妹妹,則直指陽新就是個大農村,“走到哪裡都是家鄉話,不好玩。”她要去“說普通話的城市”。

  80、90後與上一代的觀念不同,在工廠裡有時甚至引發衝突。東山村的潘龍竹,帶女兒一起上班。她自己已經四十多歲了,小女兒21歲,以前在中山上班,舅舅是主管,每月不但存不下錢,還要找舅舅拿錢,今年她說什麼也不讓女兒出去了。但女兒卻不願意留下來,絕食,耍脾氣,什麼招都使出來,她幾乎是將她“綁”過來的。

  在寶加鞋廠已經招收的農民工中,已婚的占了一大半,而且基本上是女工。她們給出的理由如出一轍:要照顧孩子和年邁的老人。

留人難

  相比沿海,這裡離家更近,對村民們來說,有事或者是幹不習慣了,拍拍屁股就可以走人。

  顯然,這個國家級貧困縣想要留下人才,有些條件並非後天的努力就可以達到的。

  來自寶成集團台灣總部的吳坤庭負責寶加鞋廠的招工和員工的薪酬設計,他說,培訓新工人,是一個難題。內地缺熟手,寶加鞋廠就從沿海往內地調。早在去年10月份,寶成就已經招聘了一千多人,直接用火車拉到東莞,培訓完再拉回來。

  而所有的中層幹部,也是從東莞、中山等地帶過來的。這裡建好的唯一一棟宿舍,就是給這些“幹部”們住的。

  28歲的吳坤庭從台灣來到大陸,先在東莞待了幾個月,然後就被“發配”到了陽新寶加鞋廠,黑框眼鏡,PUMA運動裝,耐克鞋,走在工廠的人群中,他特別顯眼。

  在台灣,他最喜歡幹的事情是看電影,逛街,但到了這裡,下班之後,他能幹的事情只有一樣:上網。

  陽新地處湖北東南部,距離省會武漢130公裡,吳每次來這裡,先要飛到武漢天河機場,然後再坐3個多小時的汽車,才能到達縣城。

  這也正是新生代民工們不願留下的最重要原因。

  擺在吳面前的問題,不只是生活條件的艱苦,還有本地工人的難以管理。在陽新寶加鞋廠投產以前,他們就已經招收了一批工人,有的沒幹兩月,就走人了。

  相比沿海,這裡離家更近,對村民們來說,不用考慮昂貴的路費,有事或者是幹不習慣了,拍拍屁股就可以走人。

  在江西的另一個工廠,還曾出現,只要一個村子裡辦酒席,一村人就不來上班的情況。

政府的妥協

  “我們看的不是現在,而是長遠。”像寶加這樣勞動密集型企業,將來都是“造城,造鎮的”。

  如所有的製造企業一樣,寶加鞋廠之所以內遷陽新,看中的就是這裡低廉的成本和豐富的勞動力資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