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民進黨推動ECFA公投的意圖

http://www.CRNTT.com   2010-04-19 10:48:59  


炒作“公投”ECFA被認爲是假議題。
{}  中評社台北4月19日訊/“ECFA交付公投乃是個假議題,而此也再次印證在野黨為獲取政治利益,長期以來猛打‘中共牌’、‘抹紅牌’的作法,只要出現‘中國’兩個字,不是採取一昧的反對立場,就是採取要公投的作法,硬要把白白的布染‘紅’。”“在野黨為了自身的政治利益,難道真的要反對打通台灣經濟任督二脈,讓台灣經濟重現活力的良藥,犧牲對台灣民眾有利的事情嗎?請在野黨不要忘記2008年,這種不顧台灣前途、人民死活的作法才被多數台灣民眾投票反對。”《中央網路報》今天登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助理研究員張孟湧的文章“在野黨推動ECFA公投的意圖”,文章內容如下:

  民進黨所提“ECFA公投案”,遭到公投審議委員會以“無具體政策及內容”駁回後,近期台聯黨接力提出“你是否同意政府與中國簽訂‘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公投案,在野黨陸續接連提出“ECFA公投案”,其動機與目的,簡言之,就是反對政府與中國大陸簽訂ECFA,因為一旦政府與中國大陸簽署ECFA後,台灣經濟將復甦發展,人民將充分就業,屆時,ECFA將會嚴重衝擊“在野黨重新執政的機會”。

  李登輝“總統”執政後期,兩岸經貿政策採取“戒急用忍”政策,2000年政黨輪替,民進黨政府認為當時的台灣內外經濟環境,與制定“戒急用忍”政策時期,已出現劇烈的變化。再加上台灣面對“全球化”發展及兩岸加入WTO的新情勢,必須要考量提升企業全球競爭力的迫切需要,故將兩岸經貿納入全球市場之一環,而不宜持續“戒急用忍”防堵大陸投資之消極作為,採取所謂“積極開放,有效管理”政策;惟民進黨在“意識型態”治國箝制下,兩岸關係的發展受到很大的阻礙,也使得“積極開放,有效管理”只具形式,實際運作上卻演變為“消極開放,嚴格管理”,甚至到2006年1月,陳水扁“總統”更直接宣布將兩岸經貿原則改成“積極管理,有效開放”,使得兩岸經貿關係降到冰點,造成台灣資本形成成長率大幅下滑、外人來台投資停滯不前、台灣內部消費成長率處於低檔,最終造成台灣經濟成長率低迷不振,失業率居高不下,以致媒體輿論批評民進黨執政時期是“鎖國”時期。

  在多數民眾對民進黨政府施政感到失望之際,代表國民黨參選正“副總統”的馬英九與蕭萬長,所提出的兩岸經貿“鬆綁與開放”政策主軸,獲得了多數台灣民眾的支持,當選“中華民國”第12任正“副總統”。背負著台灣多數民眾期待政府與大陸當局降低緊張關係,建立和解交流合作管道的新政府,上任以來積極落實該項目標,迄今的四次“江陳會談”,達成了多達12項協議和1項共識,兩岸關係也從過去的緊張對峙,轉化成交流合作,當前的兩岸氣氛、台海的和平情勢,是長期以來不曾出現的局勢,更獲得國際社會的高度肯定。

  兩岸經濟合作架構(ECFA),就如同馬英九所言,“ECFA是打通台灣經濟任督二脈的一帖良藥”,台灣經濟疲軟不振的主因,在於全球化時代下,公司所生產的產品,無不爭取廣大的市場,由於台灣市場有限,所以產品不僅要內銷,更重要的還要靠外銷,所生產的產品成本才能降低。但就在國際多邊貿易協商面臨困難無法突破,雙邊貿易協商(如FTA)興起之際,台灣因為國際政治的現實因素,面臨重重困境。如今在兩岸良好氛圍下,台灣得以順勢與中國大陸就降低貿易障礙進行協商,在野黨卻無所不用其極的方式,用錯誤的論述、煽動的言論,意圖製造台灣民眾的衝突與對立,阻礙對台灣人民有利的事情。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