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經濟在高速成長中的“並發症”

http://www.CRNTT.com   2010-07-03 08:21:39  


  中評社北京7月3日訊/面對高速上漲的房價,有些人感到無力承受,也不可理解,甚至有人轉而選擇去詛咒高房價。部分學者對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似乎也抱有類似態度。

  經常能看到這樣的觀點:中國經濟增長是浪費式的和低效率的,不可持續。這類觀點通常指向的是,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基礎,是高投資、高出口、高能耗、高順差、低消費、低收入增長、低城市化、收入不平衡、地區差距大、金融壓抑,或許還有開頭提到的高房價。這構成了對中國模式的擔憂和困惑。與其他主要經濟體相比,中國的這組特征是不尋常的。在國際上,隨著中國經濟影響力的增強,中國的經濟失衡,在很多人眼里成了國際經濟麻煩的製造者。

  上海證券報發表經濟學博士傅勇文章表示,這些不平衡當然是不合意的,但在很大程度上這是經濟迅速成長的“並發症”,而不是一成不變的起點和基礎。在1978年之前,上面提到的所有失衡問題幾乎都不明顯,甚至在上世紀90年代以前,失衡也遠沒有如此嚴重。早期的發展經濟學家把很多結構失衡看成是在經濟發展的某個階段中出現的合理現象,甚至看成是加快經濟發展的一種途徑。在經濟“起飛(Take-off)”階段,城鄉差距和低工資加快了城市部門的積累,而少數地區的超前發展,帶來了要素集聚效應,成為具有帶動作用的“增長極”。

  文章分析,只要對中國結構性失衡作多角度的比較分析便可知,除了規模龐大之外,中國經濟在結構問題上並沒有多少驚人之處,更談不上“另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