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錢文忠:一本《弟子規》不能包治百病

http://www.CRNTT.com   2010-08-03 13:30:23  


 
  問:您在書中說《弟子規》有些要求您自己也做不到,您覺得有哪些地方是自己也需要努力?

  錢文忠:做不到的太多了。最重要的“首孝悌”,這方面做的肯定不夠。我和父母住在一個城市,陪父母的時間幾乎沒有,見面也很少。但是會經常打電話。

  問:《弟子規》裡學生和老師之間的關係還是很有人情味,但是現在的教育也類似於契約關係,比如學生交學費然後受教育。即使在西方,人師的意味還是很濃的,教師和研究生關係之間非常緊密。

  錢文忠:自古就有“經師”和“人師”之說,在中國,傳統教育是事業,在今天,教育是產業。我特別特別反對教育產業這個說法。西方貴的私立學校,每年還是拿出很大一筆獎學金讓窮的孩子讀書。我們的大學有獎學金才幾年?天底下有些東西是不能買賣的,教育就是非賣品。我們現在過度市場化,變成沒有什麼東西是不能買賣的。

  我在講《弟子規》“市井氣”的時候說最反感的就是管導師叫老板。現在這樣的問題很多,但是《弟子規》還是能夠讓大家知道,原來教育有這樣一種樣態。我們講九年義務制教育,但是現在實際上一定程度上並不是。現在中國的情況沒有任何一種理論可以分析它,因為太多亂象。找不到一個統一有效的辦法。《弟子規》唯一的好處,以中國父母的文化水準,基本上不可以不依靠現存教育來自己教育。其實中國的發展已經到了最根本的階段,在教育層面出問題。教育層面出問題就是遺傳出問題,基因遭到破壞了。

  問:您講《弟子規》和《三字經》都是有一種批判的眼光,儒家的這些東西都是講倫理道德,這個倫理道德跟現在的法制精神畢竟不一樣,這個界限怎樣來劃分?

  錢文忠:咱們的現狀,第一法制不完美。第二連倫理道德也快沒了。現在法制完備不完備我們不討論,但是對孩子道德底線和倫理底線的建設還是可以做做,最起碼讓他知道什麼是理。至於他做不做得到我也未必管得了。對中國的問題,我們經常說我們根本沒有宗教情懷。我們原來有一些准宗教的東西,比如在中國傳統,孝基本是准宗教。一個孩子再怎麼樣,你能不孝敬你媽媽?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由清代李毓秀所著。以《論語.學爾》篇中“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餘力學文”為中心,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規範。後由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並改名《弟子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