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實事求是地解讀蔣介石日記

http://www.CRNTT.com   2010-08-06 13:15:20  


 
分析歷史本相有助於國共關係的新發展    

  讀書報:解讀蔣介石日記,評價蔣氏其人的所作所為,在當前有哪些現實意義? 

  楊天石:第一,可以提高整個中國近代史研究的科學水平。以前的民國史研究和蔣介石研究,基本處在政治鬥爭的框架里,難免有偏頗和扭曲的地方。一個人是什麼樣的人,在政治鬥爭里表現得最清楚,但政治鬥爭也會遮蓋、扭曲許多真相。我們有必要將這些由於政治鬥爭而塗上去的“油彩”剝離出去,恢復歷史的本來面目。第二,有助於兩岸和平關係的建立和發展。過去,國共雙方互斥為“匪”,在這種情況下,怎麼可能達到政治互信呢?當年廖承志給蔣經國寫信,引用魯迅詩句“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這個“恩仇”不是“一笑”就能泯掉的,需要歷史學家根據歷史本相進行分析、解讀。 

  近年來,黨和國家領導人講要“捐棄前嫌”,結束兩黨敵對狀態。今年溫總理特別提到兩岸是兄弟,“雖有小忿,不廢懿親”,提倡以非常寬廣的懷抱,高瞻遠矚地看待歷史上的國共矛盾。如果還按照過去的舊的歷史觀,和平關係永遠難以建立起來。只有還原歷史,講清歷史的真相,最後才能真正做到“一笑泯恩仇”。    

  讀書報:歷史上國共雙方也曾經握手言和,有過兩次合作,也有過兩次分裂,多年對峙。您認為兩黨最主要的分歧在哪里? 

  楊天石:兩黨在改造中國,振興中華,實現中國現代化這個總目標上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領導權之爭和兩黨的主義、綱領、思想和政策分歧。中共是革命派,在社會改造問題上採取激烈的、疾風暴雨式的大規模階級鬥爭形式;國民黨是改良派,採取的是溫和、漸進的改良做法,而其努力、績效又奇差。如“耕者有其田”,這是孫中山提出來的。中共在農村打土豪,分田地,用“打土豪”的鬥爭方式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很激烈,很徹底,國民黨則主張,讓農民得到土地的同時,地主也不吃虧,長期企圖採取土地銀行的辦法,讓無地少地的農民向土地銀行借錢來解決土地問題,但是,在大陸,多年無法施行。到了台灣以後,才用國營公司的股票向地主贖買。手段不同,但目的都是為了讓農民得到土地。 

  土地問題之外,反帝問題也是如此。中共主張打倒帝國主義,甚至曾和蘇共一樣,要搞“世界革命”,將全世界的帝國主義勢力消滅掉。而國民黨則企圖長期通過談判、協商等途徑,廢除列強加在中國身上的不平等條約。目的也都是為了維護民族獨立和國家主權。以前說蔣是投降主義,是賣國賊,這是政治批判語言,不是科學分析。

  讀書報:您之前曾表示看完蔣介石日記以後寫一部《蔣介石傳》,您會按計劃寫作嗎?日記解讀和傳記的寫作有哪些不同? 

  楊天石:現在日記看完了,資料條件可說基本具備。現在對我或學術界來說,蔣還有很多有待探討的問題,因此“解讀”還要繼續寫下去,傳記的寫作應該是在這些完成以後才可能著手。“傳”和“解讀”不同,“傳”里必須什麼都要寫(包括一些常識和一般性的歷史過程),這種寫法不可能深入地去探討某些問題,將研究向前做很大的推進。這是傳記本身的局限。而“解讀”的優點在於有針對性,可以深入、集中地探討某些沒有解決的問題,去開拓一些未知的領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