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實事求是地解讀蔣介石日記

http://www.CRNTT.com   2010-08-06 13:15:20  


 
“愛而知其過,憎而知其善”    

  讀書報:目前市場上關於蔣介石的書很多,您對這些書有什麼總體性的看法? 

  楊天石:很多都是低水平重複,有的甚至是胡亂編造,沒有可靠依據。一些出版社逐利忘義,不顧社會責任,只看重書是否暢銷,根本不考慮能不能在學術上有所推進。比如,某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蔣介石日記揭秘》,自稱是60年來大陸第一本蔣介石日記的揭秘之作,實則是根據毛思誠所編蔣介石年譜的內容改造而成。更為荒謬的是,作者還根據年譜將蔣遺失的四年的日記全給“補齊”了。當年我曾就此寫過兩篇文章——《一本大膽作偽的欺世之作》《欺世之作與欺世之辨》——予以批評。可是這樣的書現在還在賣,並且賣得相當不錯,已經印了好幾萬册了。蔣的傳記,現在市場上賣得最火的,是美國布賴恩.克羅澤寫的那本,可那已是三十多年前的作品了,這些年公布的新材料和研究的新成果根本沒有體現。現在引進出版,能幫助人們開闊視野,但對推進學術發展意義並不很大。 

  這樣的書出多了,把讀者的口味都給吃壞了。    

  讀書報:對於歷史學這門學科,您的理解是什麼? 

  楊天石:歷史學是一門科學,不是工具,其最高目的是求真、存真。將歷史看成一門科學,歷史學家就會忠實地反映歷史的本來面貌,為重建歷史真相而努力。做到愛而知其過,憎而知其善;愛而不增其善,憎而不益其惡。有一說一,有二說二。 

  讀書報:您的《序言》寫得非常精彩,其中提到的“內戰時期的情緒”問題特別值得今天的人們深思。 

  楊天石:情緒和理性之間有矛盾。有了情緒,就可能妨礙理性分析。一些人對我的書和文章有抵觸情緒,與“內戰時期的情緒”有關。在他們看來,蔣就是“人民公敵”,是“匪”。現在,你說蔣不是這樣的,他們當然就接受不了。如關於持久戰,大家都知道這是毛澤東在1938年5月份提出的,實際上早在1928年的時候,蔣百裡就提出了中日戰爭是持久戰的說法。我寫論述文章的時候,持論很溫和,認為國民黨雖然提出在前,但中共關於持久戰的思想比國民黨要高明、系統和全面,指出抗戰初期周恩來和朱德給國民黨的戰略思想提供了很多高明的意見。但是,有些人就是不能接受“國民黨人提出在前”這一事實,對我大加攻擊,甚至辱罵,這就過於情緒化,不是科學理性的分析和研究了。 

  讀書報:聽說您今年內又要去台北查檔案資料,是關於哪方面的專題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