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漂白蘑菇事件:寧信小學生 不信工商局

http://www.CRNTT.com   2010-12-06 11:27:15  


 
  新京報:對於這次事件你們“揪住不放”,會不會讓人覺得你們是在跟政府部門“較量”?

  何兵:不是較量,是配合。如果政府部門有“我們跟他較量”的想法,那是會出問題的。對於這次事件,北京市工商局口頭表示感謝我們的支持,但希望不僅是口頭感謝,內心也要真正這麼認為。我們不是在找茬,確實是在支持他們工作。

  這個事件不僅僅是表面看到的讓對方公開政府信息,其實還有更重要的意義,就是給政府一個啟示,關於公共治理,不能僅靠一個部門。如果把北京市的食品安全全部寄托在一個工商部門上,這個思路是錯誤的,工商部門就應該發動起老百姓一起監督、監管這個市場,這次事件就是個很好的導向。

  新京報:那麼學生也應該參與到監督市場行列中來?

  何兵:如果都這麼培養學生,那才是真正培養對社會有用的人才。現在的導向是培養孩子考奧數,那有什麼意義呢?真正應該做的是培養孩子對社會監督的意識。

  “申請信息公開比媒體監督更有利”

  新京報:向北京市工商局申請“信息公開”是你們做的第一起要求政府部門公開信息的事情嗎?

  何兵:不是,去年我們就開始做這件事了,第一個申請公開政府信息函是發給工信部的。去年,工信部下發了《關於計算機預裝綠色上網過濾軟件的通知》,要求7月1日後在我國銷售的所有個人電腦出廠時預裝綠色上網過濾軟件“綠壩-花季護航”,這個事情當時在網上鬧得沸沸揚揚,我們中心就發函要求對方公開相關政府信息。

  但我們後來沒有盯下去,因為後來這個規定沒有執行下去,中途停止了。問題既然解決了,我們就沒有繼續進行下去。

  新京報:為什麼從去年開始想起監督政府進行信息公開?

  何兵:我們發現對於政府監督,光靠媒體不行,對於媒體的質疑,政府往往採取冷處理的方式對待。我們就覺得可以用申請公開信息的辦法,你不公開信息,我可以到法院告你去。這種方法比媒體監督更有利,至少可以按照制度的框架來執行。

  新京報:至今已經給多少個政府部門發過信息公開函了?

  何兵:加上北京市工商局,已經要求3個部門公開政府信息了。

  新京報:你們每次要求對方公開政府信息,是以什麼名義?

  何兵:以中國政法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的名義。

  “涉及可持續發展的信息都應公開”

  新京報:你認為政府都應該公開哪些信息?

  何兵:很多信息涉及北京可持續發展,都應該公開。比如空氣質量,前一陣官方消息發布北京只是受到輕度污染,可老百姓看到的並不是這樣。所以官方就應該公開污染標準、檢測地點等細節信息,讓老百姓明明白白,不能總是發布一些粗線條的數據。

  新京報:此前你們是向國家部委發公開函,今後關注方向將會落在哪兒?

  何兵:今後有可能還要關注區縣政府。我現在所在的公共決策中心研究的東西比較多,下一步有個想法,看能不能專門組建一個“透明政府研究和促進中心”。

  新京報:會不會有人說你們的這種行為屬於“找茬”?

  何兵:國家提出建設“陽光政府”,大家一起摸索往前走吧,在這個過程中大家不要為敵就好。就像我們一位老校長說的,學者所能做的就是呐喊,我們只能提醒這個社會、提醒政府。按照愚公移山的精神,把呐喊一步一步延續下去,總有一天會有效果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