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宋美齡最後30年

http://www.CRNTT.com   2011-01-12 13:48:47  


 
  深居簡出的宋美齡卻從不缺席她自己每年三月的生日慶祝會,來賓包括朋友、親戚以及身著喜慶紅衣的台灣地區“國家婦女同盟會”成員。盛會為期兩天,前一夜先在宋美齡侄女羅絲密德的家裡歡聚,然後在格雷西街10號的宋美齡寓所用晚餐。走下樓梯露面的那一刻,她總是光彩照人,在孩子們一擁而上一番親吻之後,她被護送進餐廳。而當告別客人上樓時,她總是像女皇般揮手,並用堅定的嗓音說:“各位,再見!”

  宋美齡人生的最後十年,她的侄子每年來看她兩次,當被問到宋美齡是否神智清楚時,他說,“她以自己的方式保持著清醒”。宋美齡有時會把他當成別人,所以他們的談話也有些異常。據說,宋美齡每天都接到來自台灣的報告,多是秘書做的剪報,以及她最喜歡的雜誌。她對侄子說:“我姐妹們死了,我的兄弟們也死了,我不知道為什麼上帝留下了我。”在整整一周內,她每天都提起同樣的問題,有一天她似乎找到了答案,認為上帝留下她,是為了讓她帶領那些沒有皈依耶穌基督的家人。 對宋美齡來說,家人永遠是她關注的重點。

  2002 年5月,宋美齡如常慶祝了她的105歲生日,“她在紫色錦緞上佩戴了翡翠珠寶,看上去狀態極好”。而第二年,她不再能和親朋好友們聚在一起歡度這一年一度的盛會了。她被肺炎擊垮,並因此住院。幾個月後,她的感冒再次發展成輕微的肺炎症狀。10月23日晚上11點17分,宋美齡非常平靜地在臥室床上安然逝世。她的侄女、侄女婿和另外一位不知名的家庭成員在她臨終時陪伴著她。據一位格雷西街10號的住客說,移靈的過程寧靜、莊重而神聖,由一名年輕的護衛在車道上守衛著宋美齡的遺體上靈車。街道上卻亂成一片,攝影記者試圖衝破警察的封鎖,搶拍幾張照片。2003年11月,宋美齡的葬禮在紐約公園大道舉行。

兩個女人的緣分

  在1999年前後,宋美齡的人生就已經引起了美國專攻女性歷史傳記的女作家漢娜.帕庫拉的關注。1985年以來,每間隔十年左右,漢娜便會在世界範圍內,推出一位身居後位的著名女人的傳記。她的上一本書,關於德國腓特烈皇后的傳記《不凡的女人》出版於1997年。

  漢娜今天已屆古稀之年,在50歲之前,她對自己作為知識女性的才情與天賦從未有過清晰洞察。漢娜本人的故事可說是自上世紀50年代至今半個多世紀以來,美國中上層社會女性探求與改變自身命運的經典寫照。她曾對《紐約時報》記者說:“我無法寫我自己,這就是我為何寫他人的原因。”

  漢娜在洛杉磯長大,她的父親是一個汽車零件製造商,母親一心希望自己美麗的女兒將來嫁個好老公。猶太裔出身的漢娜與她同時代的很多女性一樣,是被當作完美的太太、體面的家庭主婦和母親來培養的。上世紀中期,正是美國經濟繁榮的年代,漢娜也步入她人生的黃金期——青年時代。中學畢業後,雖然漢娜非常想上老牌的著名文理學院拉德克利夫學院,但父母並不希望她將來做一位女學者,而將她送入了韋爾斯利女子學院。這一決定最終使漢娜成為若干年後她第三位傳主宋美齡的學妹(宋美齡曾於1913至1917年在韋爾斯利女子學院就讀)。就這樣,相隔38年的機緣巧合將東西方不同膚色、種族女性的命運暗中締結在一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