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從“虎媽”看我們對教育的誤解

http://www.CRNTT.com   2011-01-29 10:58:40  


 
鏈接:“虎媽”風波 教育之爭的烏龍球

2011年01月27日08:49中國網 馬九器 評論員

  關於美國華裔教授蔡美兒女士育子書的非議,在美國依然餘震不斷,“中國虎媽”、《虎媽媽的戰歌》、《為什麼中國媽媽比美國媽媽更勝一籌》這些字眼、標題還在諸多媒體紛飛。國內對彪悍“虎媽”的報道告一段落了,這就好比一場球賽,在垃圾時間裡,這邊已無心戀戰,那邊卻還玩得興起。 

  想起了撈面。面條入鍋,大火沸騰,滾水澎湃,哪怕你此時垂涎三尺,這時絕不是撈面的好時機,地球人都知道,揚湯止沸、波瀾不驚時,此時才好撈面。“虎媽”風波也是如此,大戲高潮迭起時,所有思考都好似一葉扁舟墮入大海風暴中,是非難辨。此時,這邊的“虎媽”之熱正在涼去,不妨撈面吧。 

  “虎媽”風波源於《華爾街日報》月初的一篇文章,題目叫《為什麼中國媽媽比美國媽媽更勝一籌》,裡面歷數了華裔耶魯教授蔡美兒的育子經歷,其中最引人注目處莫過於“虎媽”對女兒近乎嚴苛無情的教育經歷:不許幹這不許幹那,必須做這必須做那。這篇文章在美國輿論界掀起了不小的波瀾,《時代》周刊這類標杆性媒體,甚至連續不斷刊發各類議論。一時之間,美國人對中國式教育發出各種聲音,“世界是平的”,國內輿論也對此熱鬧了一番。 

  但在所有聲音中,有一個人的聲音如空穀足音,她就是蔡美兒。前不久,她在《華爾街日報》專門答問:“教育子女沒有簡單公式,我並不認為中國式家庭教育更好,那個標題(指《華爾街日報》當初所擬標題)太過招搖,不是我選的。我能想到的最佳實用方法是,愛、理解和懂得你的孩子應該是首要的,節選部分並沒有很好地體現這點。”她還講了很多,大意是反思了教育方式,自己已經改變。 

  這恐怕才是真相——— 《華爾街日報》截取了“虎媽”書中最不美國、最彪悍苛刻的一部分內容,才導致一篇普通的圖書節選成為中美教育乃至文化爭議的導火索。實事求是地說,“虎媽”的某些育子環節代表不了中國家長教育,大部分美國人根據《華爾街日報》的只言片語而慷慨表達,好似盲人摸象。但是,與其說是一家美國主流媒體無意中通過議題設置,影響了輿論走向,不如說是由於交流不夠、了解不深,美國人在中美教育熱議中踢了一腳烏龍球。你看,很多國人也並不認同彪悍“虎媽”。 

  最後就引出另一個問題:虎媽蔡美兒的育子書,何以讓美國輿論如此追捧?有美國人在《時代》周刊發言,說他們充滿愛和寬容的教育價值觀裡,難以想見如此苛刻的教育——— 這是個人價值觀的衝突。還有人發言,說這暴露了美國人的憂慮,他們害怕虎媽這種東方教育模式造就的年輕一代,會讓東方人改變世界規則,讓美國人從此邊緣化——— 這是從國家乃至國際發展走向引發的焦慮。還有美國人在表達自信,說這種教育培養不出原創力、創新力,將來根本形成不了競爭力……此外還有很多,但中國崛起刺激了大洋彼岸民眾的種種思考,大概是很給力的一個誘因吧。 

  “虎媽”風波,我們不必太在意和解讀,不過,通過“虎媽”風波,中美兩國民眾通過現代媒體實現了一次規模不小的思想交流,溝通消除歧見、交流加深了解,即使它是一腳烏龍球,也是價值不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