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美偵探小說大師:灰色,是我看世界的眼光

http://www.CRNTT.com   2011-01-30 15:28:44  


勞倫斯·布洛克 (時代周報記者 郭楊 攝)
 
知識分子的枕邊書

  來北京之前,他在台北。“我的朋友朱小姐是非常熱情的導游,帶我和太太去南部泡溫泉,還在台北的夜市上喝蛇血。”透過圓圓的眼鏡片,布洛克對時代周報記者狡黠一笑。

  某種程度上,勞倫斯•布洛克小說在中文世界的流行,首要的功勞要屬於朱家人。同為作家的朱天文、朱天心姐妹,朱天心的丈夫唐諾,都極推崇布洛克的書。唐諾參與了布洛克小說在台灣的出版,擔當其中幾部的譯者,也是最盡職盡責的導讀、推介者;朱天文是導演侯孝賢的禦用編劇,也是侯導的讀書指南,正是她將勞倫斯•布洛克的小說推薦給侯孝賢,侯孝賢一口氣讀完又推薦給了梁朝偉,然後梁朝偉表示,他很希望能有機會扮演布洛克書中的角色;朱天心對布洛克的評價超越了偵探小說的範疇,“作為一個類型作家,同時又作為一個不願馴服、抗拒的越界者,勞倫斯•布洛克皆做了精彩、高難度的表演和貢獻”。

  而與王家衛在電影《藍莓之夜》的合作,使勞倫斯•布洛克在中國的知名度漸漸突破知識分子群體,變得更大眾(至少,在娛樂版上出現了他的名字)。眾所周知王家衛拍電影不用劇本,一部戲耗時極長,怎麼拍全靠他自己臨場起意;但在拍攝《藍莓之夜》時他卻第一次選擇了與編劇合作,這位劇本創作者便是勞倫斯•布洛克。如此新鮮事,自然引起了大眾的好奇。但那時的討論里很少涉及到一點:勞倫斯•布洛克的確是個絕佳的對話寫作者。在他的小說里,大段大段的對話、某兩個人物間你來我往的長談常常是最出彩的部分,他喜歡寫對話,認為自己在寫對話時最自然,也承認不由自主已在寫作時將文字轉換成了畫面。

  在中國內地,勞倫斯•布洛克作品的出版卻晚至2006年,本身是偵探小說迷的新星出版社社長謝剛創辦“午夜文庫”,專門譯介世界經典的偵探小說,他選擇的第一位作家就是勞倫斯•布洛克,而午夜文庫出版的第一本書,正是布洛克的《八百萬種死法》。“推理小說或者偵探小說一直以來,在中國內地的出版環境不是很景氣,長久以來,中國的讀者喜歡把這種類型文學當作一種極其通俗甚至低端的文學,而且之前在中國讀者心目中,推理小說僅僅限於福爾摩斯和阿加莎•克裡斯蒂的作品,正是勞倫斯•布洛克先生的《八百萬種死法》,他的‘馬修•斯卡德’和‘雅賊’系列來到中國內地,才使我們的廣大讀者真正地認識了歐美的推理小說,才使歐美推理小說從一個相對比較低端、比較大眾的市場脫穎而出,成為了一種精英文學,一種知識分子文學。”午夜文庫副主編褚盟介紹。

  一戰與二戰之間,是西方推理偵探小說的黃金時代,而英國人阿加莎•克裡斯蒂是黃金時代最具代表性的作家,被稱為“推理女王”。褚盟這樣形容古典黃金時代推理的風格:“像一個腦筋急轉彎,或者說一道數學證明題,只不過是一道有趣的數學證明題。這個作品一切存在的價值,它的最高目標就在於解開一個幾近無人能解的謎團。” 1929年美國出現經濟危機,接連幾年陷入嚴重大蕭條,社會風氣日趨腐化,黑社會勢力也隨之猖獗,社會名流、律師乃至執法當局與他們同流合污,狼狽為奸,暴力犯罪事件層出不窮,傳統的道德準則趨於崩潰。正是此時,美國開始出現一種反傳統的偵探小說,被稱為“硬漢派”,嚴酷的社會現實是故事的底色,偵探也不再是優雅、萬能的解謎英雄﹐他們憤世嫉俗,有弱點﹐時不時要動用拳腳,也常常落入困頓與尷尬。勞倫斯•布洛克承繼的,便是硬漢派開創者達希爾•哈米特和雷蒙•錢德勒的脈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