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美偵探小說大師:灰色,是我看世界的眼光

http://www.CRNTT.com   2011-01-30 15:28:44  


 
對話勞倫斯.布洛克: 故事是角色魅力的附著點

  時代周報:你提到現代以後文學越來越失去了講故事的能力,偏重於藝術性與實驗性。你選擇了“講故事”的道路,但與此同時那些實驗性的文學作品是否曾經為你的創作提供過養分?

  勞倫斯•布洛克:我同意現代文學、後現代文學從藝術的角度上講很多有意思的東西,但這些文學作品更準確的表述方式我覺得是:一種學者的實驗。它們不是適合大眾的讀物,也不是為了大眾的閱讀、消遣而寫。我本人不覺得從閱讀上它們能給我什麼快感。

  另一方面,隨著寫作年齡越來越長,我能夠完整讀完的書也變得越來越少。很多書讀了一部分,就發現它沒有辦法吸引我的興趣繼續下去。不光是我這樣,我發現很多寫作的人都有這樣的情況。

  時代周報:你的推理小說,常常讓人感覺人物設計的複雜性遠遠超出了推理的需要,比如馬修他不僅是要破案,他更多的時間在戒酒、在處理自己人生的困擾。這些非推理需要的因素,你是怎麼考慮它的比例的?

  勞倫斯•布洛克:我的寫作,最看重的還是塑造一個角色。推理的線索如果跟角色相比,反而不是第一位的。但是,要讓讀者對小說角色產生共鳴的基礎,是一個足夠強大的故事,故事是角色魅力的附著點。以馬修系列為例,每一本我都注意要有一個足夠完整、有意思的案子。破案過程中,馬修也有一個成長的過程。然後我慢慢地發現,如果我能把故事寫得足夠好,馬修自然而然就會在故事中間變得越來越豐滿。

  時代周報:你一直在變換交替著寫不同系列的小說,這些小說中的人物雖然都住在紐約,看見的卻是這座城市完全不同的側面。變換寫血腥陰鬱的馬修系列和輕鬆幽默的雅賊系列,會不會也是你自己的心理需要?這個過程,是否也在解決你自己忽左忽右的人生困惑?

  勞倫斯•布洛克:如果說寫作能幫我解決內心的矛盾或困惑的話,可能是以一種比較微妙的方式,在潛意識里面,不是我能夠意識到的。從事每一種藝術門類的人,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都是在尋找自我的愈合。至少在剛開始從事藝術工作的時候,這種自愈會是創作的一個需求。當你做的時間足夠長,創作這回事本身就變成了你的生活方式。也許我在一開始從事創作時,是想解決童年傷痛或其他問題,但到了人生的下個階段,我的職業就是作家,這是我謀生的方式。

  時代周報:你怎麼看硬漢派偵探小說,與越來越風行的黑色電影、cult電影之間的關聯?讀馬修•斯卡德與伯尼的故事,很容易聯想到大衛•芬奇的《七宗罪》、《搏擊俱樂部》等電影。

  勞倫斯•布洛克:至少馬修系列的風格是很容易讓人想到黑色電影,它們之間應該是有一些本質上的聯繫的。黑色電影這一流派很早就有,比如《馬耳他之鷹》、《卡薩布蘭卡》。《馬耳他之鷹》就改編自達希爾•哈米特(硬漢派偵探小說的創始人之一)的原著小說。很難說在整個的發展過程里,是偵探小說影響了黑色電影,還是黑色電影影響了偵探小說。

  2011-01-27 時代周報 時代周報記者 喻盈 發自北京

  原題:美國偵探小說大師勞倫斯.布洛克:灰色,是我看世界的眼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