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政府工作報告兩岸關係部分有若幹新提法

http://www.CRNTT.com   2011-03-07 08:51:14  


 
  也就是說,海峽兩會應當繼續按照“先易後難、先經後政、把握節奏、循序漸進”的思路,穩步紮實地推進兩岸協商和兩岸關係發展進程,最大限度地實現優勢互補、互利雙贏。繼續商談“台商投資保障協議”,積極探討商簽“兩岸文化教育交流協議”,持續推動兩岸教育、科技等領域的商談,全面拓展兩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還應當著眼未來,積極穩妥地探索如何破解制約兩岸關係發展的難題,為今後兩岸協商政治和軍事安全等問題預做準備、創造條件。 

  “積極落實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重點是在於“積極落實”。去年七月十二日胡錦濤在會見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時強調,《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是一份為民謀利、互利雙贏、影響深遠的好協議,符合兩岸同胞共同利益,符合中華民族整體利益。協議的簽署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成果,標誌著兩岸經濟合作進入新的階段。我們希望協議儘快落實,使兩岸業界和廣大民眾早日獲得實實在在的利益,繼續推進兩岸經濟關係正常化、機制化、制度化,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奠定更堅實的基礎。吳伯雄也表示,《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的簽署,更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大步向前的關鍵時刻,期盼協議早日生效,造福兩岸人民。既然如此,就應該全面落實“ECFA”,讓它早日造福台灣同胞。

  其二、是將“鞏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和“增進兩岸政治互信”這兩句話,位置互換對調,將“增進兩岸政治互信”置於前面。這樣的安排,或許是便於行文的技術考慮,但也不排除是要強調,只有增進兩岸政治互信,才是鞏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這似乎是有感而發。前一段時間,兩岸關係在平穩發展的過程中也泛起了一些小波浪,包括“江平事件”、“亞運會電子襪事件”等。之所以會發生這樣的枝節,就是因為兩岸的政治互信度不足。而 政治互信,就是雙方在政治上的相互信任,也是雙方各自在政治上相互給予 對方政治信心。增進兩岸政治互信,就是海峽兩岸在政治上的相互信任,或者說是海峽兩岸各自在政治上相互給予對方的政治信心。對於台灣來說,就是要給予大陸“台灣不會走向分裂、海峽兩岸最終將走向統一”的信心;對於大陸來說,就是要給予台灣“保持台海和平穩定,兩岸統一對台灣人民有利”的信心。但由於兩岸長期固有的、歷史所形成的結構性矛盾,目前的兩岸政治互信並非完全穩固。海峽兩岸應當繼續努力,使兩岸政治互信得以進一步鞏固、深化、穩定,為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局面奠定堅實的政治基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