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成本效益分析——奧巴馬主義淺析

http://www.CRNTT.com   2011-04-06 11:37:38  


 
奧巴馬勝於布什之處

  美國傳媒無論左右都同意奧巴馬決無布什那樣的熱情衝動,而擅長冷酷的算計。《華爾街日報》因此認為奧巴馬的利比亞戰爭決策,是基於一項“成本效益分析”。我覺得這是奧巴馬主義的很好總結。

  奧巴馬關於利比亞戰爭的公共演講,在“人道主義”和“制止種族滅絕”的道德宣傳之後,特地強調了軍事行動的經濟“成本核算”原則,並且拿布什政府耗費上萬億美元的伊拉克戰爭作為反面例子。

  平心而論,當年布什總統發動伊拉克戰爭時,也基於當地的豐富石油儲藏,打過“廉價戰爭”的如意算盤。只不過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新保守主義驅使、無視伊拉克實際國情的一廂情願,所以後來大虧老本。

  對比之下,奧巴馬的常春藤精英班子確實勝過布什政府,在利比亞戰爭決策上做出了兼顧政治和經濟利益的成本效益分析,尤其是不出動地面部隊,以避免重蹈萬億美元的無底洞。

  在國際政治上,埃及革命後穆斯林兄弟會的迅速發展,引起《華盛頓郵報》預測美國強加的埃以和平條約終將面臨埃及民眾投票的考驗,而波斯灣尤其巴林民主運動嚴重威脅美國第五艦隊的大本營。此刻對“瘋狗”卡達菲開刀,不僅著眼石油資源,更有在阿拉伯民主浪潮中變被動為主動、“站到歷史的正確面”的效果。

  正如奧巴馬演講承認,白宮的經濟成本效益分析更為嚴謹。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卡達菲自取其咎。伊拉克戰爭後,卡達菲一時破膽,“主動交待”了核武計劃,在“反恐”戰爭和石油開發上都與歐美積極合作。《紐約時報》披露:就是這次動亂前夕,卡達菲麼兒正在華盛頓官方主持之下周游美國,可見卡達菲受“招安”的程度。

  這種經濟和政治合作的一個結果,便是利比亞幾十年來靠石油收入積累的國家財富,很大部分投資在西方。一旦歐美決定與卡達菲為敵,這些財富投資迅速遭到控制凍結。《華盛頓郵報》報道,光美國政府在2月底就“凍結”了310億美元的利比亞主權基金和其他政府財產,超過了利比亞全年GDP的一半。

  與伊拉克戰爭前布什政府指望靠戰後的石油輸出“買單”相比,上述資金可是“煮熟的鴨子”。固然華盛頓難以明目張膽地動用這筆錢,但是這一是極好的“抵押”,二是西方迅速扶植承認利比亞東部“民主政權”的重要經濟動機。

  還有便是利比亞的主要油田和輸出設施都在反對力量控制的東部,而且基本完好。這也是奧巴馬政府成本效益分析遠勝布什之處。

  《華盛頓郵報》估計卡達菲政權仍然得到占人口25%的部落民眾和既得利益的支持,光靠北約空中力量,造反武裝看來是扶不起的阿鬥。為了成本控制,奧巴馬不肯動用地面部隊,於是公開動用中央情報局,包括“鬥篷匕首”和金錢收買,成為白宮的“成本效益”另擇。至於冷戰時代中情局在伊朗、危地馬拉、智利等地“輸出民主”的大量惡果教訓,是另外的題目了。

  (作者在北美從事科研工作 來源:新加坡聯合早報2011-04-06)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