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的真貴族——譚嗣同

http://www.CRNTT.com   2011-09-13 14:58:01  


 
鏈接:譚嗣同:願以頸血刷污政

  2010年09月09日17:36新華網

  方將愚民,變法則民智;方將貧民,變法則民富;方將弱民,變法則民強;方將死民,變法則民生。——《仁學》 

  譚嗣同,字複士,又號壯飛,又號東海賽冥氏,廖天一閣主,華相衆生,通眉生,湖南瀏陽人。性任俠,善文章,甲午戰後,力倡西學,捐為江蘇知府,戊戌變法時為四品軍機章京,與康有為、梁啓超等六人稱為六君子,清朝戊戌變法倡導者和實踐者之一,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他通過撰寫《仁學》大力宣傳維新變法思想,為中國社會掙脫舊傳統的束縛吹響了號角。 

  1897年春,譚嗣同著成《仁學》一書。以大無畏的精神,闡明微言大義,以期挽世運而救衆生,該書共兩卷五十篇。 

  在書中,他思想尖銳,以批判的眼光檢討歷史,審視現實,對中國數千年的封建政治和倫理綱常的陰暗和殘酷,進行了無情的揭露和批判,大聲疾呼,“衝決君主之網羅,衝決倫常之網羅!”力主順時應人,改革時弊,蕩滌污政,實行維新,挽救國家和民族的危機。 

  1898年6月11日,光緒帝頒發明定國是詔書,戊戌變法開始。兩天之後,時任江蘇候補知府的譚嗣同被侍讀學士徐致靖上疏保薦。在長沙動身進京前,譚嗣同致函夫人表示,自己“視榮華如夢幻,視死辱為常事”。到了北京後譚嗣同抱病入覲光緒帝,奏對稱旨,被擢為四品欽銜軍機章京,與劉光第等人同參新政。在這期間,他力輔光緒皇帝推行變法,整頓官制,革除弊政。 

  9月21日,慈禧太後發動戊戌政變,光緒帝被囚,維新人士處境極為險惡。譚嗣同懷著以頸血洗刷污政的必死決心,謝絕了友人請他暫往日本避難的勸告,并表示:“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22日,譚嗣同被捕入獄。 

  在獄中,譚嗣同泰然自若,題詩於壁曰:“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28日,譚嗣同等六君子被殺害於北京菜市口,行刑時,他仰天大呼,“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快哉,快哉!”被清政府殺害時年僅33歲,聞者莫不痛惜落淚。 

  戊戌變法雖然失敗, 譚嗣同也被殺,他的那種願以頸血刷污政,視死如歸的精神不僅直指清朝政府的腐敗和黑暗,同時也為人民樹立了一座不朽的豐碑,讓後人永遠去敬仰。 

  (摘自林岩、王蔓編著的《中國古代廉政文化集粹》)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